首页> 中文学位 >1514-1683年中国在火炮制造领域中与欧洲水平的拉近
【6h】

1514-1683年中国在火炮制造领域中与欧洲水平的拉近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Table of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1.Introduction

2.The Invention of Gunpowder and Cannon in China

3.Firearms between the Mongol Conquests and 1514

3.1 The spreading of gunpowder technology to Europe

3.2 European developments

3.2.1 New firearms

3.2.2 Gunpowder improvements

3.3 East Asian developments

3.4 Summary

4.China’s Adoption of European Cannon,1514-1683

4.1 During the 16th century

4.1.1 Adoption of folangfi and muskets

4.1.2 Firearms during the Japanese invasions of Korea

4.2 During the Manchu conquest

4.2.1 The loss of Manchuria and “red barbarian cannon”

4.2.2 Sun Yuanhua’s failing military reform

4.2.3 Cannon casting in late Ming and carly Qing

4.3 During the Sino-Dutch War

4.4 Summary

5.Developments until the First Opium War

5.1 China’s cannon making backslide

5.2 China’s high living standard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Great Divergence

5.3 Summary

6.A Comparison to the Adoption of European Astronomy

6.1 The calendar crisis and the arrival of the Jesuits

6.2 Jesuit eclipse prediction successes and reform efforts

6.3 The calendar reform

6.4 Limits of the knowledge transmission concerning Copernican theories

6.5 Summary and comparison

7.Conclusion

References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探究火药和火药武器,特别是大炮的历史。重点考稽了中国在1514年(第一艘来自欧洲的船只在中国靠岸)到1683年(清军夺取台湾,至此十七世纪明清交替的动荡过渡期结束)间对欧式大炮的采用。约从1500年起,欧洲就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火器技术是欧洲最早的领先技术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光学技术以及钟表技术。这三项技术是长期以来中国与西方交互占有技术领先地位而相互交换的并非单向过程中的先驱。在十七世纪中国仍然有着更好的铸铁术和更完善的农业技术。火药武器最初在中国诞生,经过改良后又在十六世纪由欧洲传入中国。
  首先,本文介绍了火药以及最原始的火药武器,例如火枪、炸弹和火箭,这些都是中国在宋朝(960-1279)时发明的。接着,本文着力探究这项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发生在十三世纪蒙古对欧亚大陆的远征中)以及发展,比如后膛枪、步枪和改良火药的发明。同时,本文大致介绍了元-明过渡期和明朝(1368-1644)时火器的广泛使用,以及向东南亚的扩散。之后,本文探讨了1514年以降中国使用和制造过的、发明于欧洲的后膛装置回旋炮(佛郎机)和步枪,以及十七世纪20年代起开始使用的红衣炮。在十六世纪六十年代戚继光对海盗的镇压以及在1592-1598年间抗击日本对朝鲜的侵略中,佛郎机炮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外,本文也介绍了皈依基督教的孙元化尝试将欧式火器运用于明朝晚期的军队,传教士为朝廷制造大炮,郑成功在中荷战争(1661-1662)中打败荷兰。通过这些研究,我为本文的论点提供了依据:(1)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人类的技术都不是仅靠一个单一的文明——比如说单一的中国文明或是欧洲文明贡献而来的,而是不同文明共同努力的结果。(2)在1683年前,中国积极地并且有能力采用欧洲的火炮技术。中国有能力采用该技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频繁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是采用外国军事技术的一个大的诱因。
  在这之后,本文阐述了中国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中火炮技术的退步及其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经过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即清帝国治下的和平,而欧洲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战国时代”。本文还重点指出了尽管在军事和其他方面的技术上的退步,中国在十八世纪前的生活水平比得上甚至超越了欧洲的生活水平。此外,本文简要探讨了紧随其后的“大分流”出现的原因,即欧洲财富和力量的急速膨胀,相关研究包括彭慕兰对欧洲使用矿产资源和开发殖民地的强调,伊懋可对中国陷入“高程度平衡陷阱”不能自拔的理论。然后,本文将中国对欧洲先进天文学的采纳和对欧洲先进大炮的采纳作了比较,并简要阐述了最后中国在两个领域都不能与欧洲抗衡的原因。中国在采纳欧洲先进天文学上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传教士对异端的太阳中心说的抵制,而一直到十八世纪末,传教士都是联系欧洲和中国的主要纽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