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考改变命运”——基于一项社会记忆研究
【6h】

“高考改变命运”——基于一项社会记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引言:问题的提出

2、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概念界定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愚路

2.4 不足乖可能的创新

3、文献回顾

3.1 国外社会记忆文献综述

3.2 国内社会记忆文献综述

3.3 高考(1977—1979)文献综述

3.4 文献总结

4、被访者信息

5、个人记忆

5.1 高考前

5.2 高考时期

5.2.1 报名难

5.2.2 复习难

5.2.3 等待录取通知书难

5.3 个人命运的改变

6、从个人记忆到社会记忆

6.1 话语权的社会建构作用

6.2 社会忘却的社会建构作用

6.3 国家权力的社会建构作用

7、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基于高考成功且命运改变者、高考成功且命运未改变者、高考落榜且命运改变者、高考落榜且命运未改变者这四种高考考生类型,从社会记忆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了“高考改变命运”的个体记忆到社会记忆的过程。
  被访者个体记忆的特点是“难”,社会记忆的社会建构因素包括话语权、社会忘却和国家权力的整塑。高考成功且命运改变者占据了话语权,成为历史的书写者,而渐渐在众多个体记忆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具有明显的自我标榜性。高考落榜者们用社会忘却来进行自我修正,以期融入“那三届”这样一个不可复制的群体中。不管他们现在的生活如何,有些人甚至生活得比高考成功者更体面、更辉煌,但是在他们看来,77、78、79届高考是难以复制的,他们因为参与过而感到与众不同。他们选择遗忘高考结果、遗忘失败中的主观因素等,是为了顺应一种集体框架,进而能够获得一部分话语权。
  另一方面来说,社会选择了遗忘高考落榜者。不管是官方报道、书籍等还是忆苦思甜,都是为了印证改革的正确性和政权的合法性。因为恢复高考是继往开来的伟大创举,那么在今时今日,则必然去印证它的正确性,从而巩固政权。如今高考对于命运的改变作用逐渐弱化,考取大学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是这种社会记忆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有深深的印记,其中口头传承和身体实践起到重要的传承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