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孟子》散文论辩特性探析
【6h】

《孟子》散文论辩特性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目录

1 绪论

1.1 孟子其人其书的基本介绍

1.2 《孟子》论辩研究现状

1.3 《孟子》论辩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选题意义

2 《孟子》论辩的对话性

2.1 沃尔顿对话理论

2.2 《孟子》散文论辩对话类型分析

2.2.1 信患寻求型对话

2.2.2 争论型对话

2.2.3 说服型对话

3 《孟子》论辩的逻辑性

3.1 《孟子》逻辑思想的探讨

3.1.1 “好辩”、“知言”

3.1.2 “知类”、“求故”

3.1.3 “正名”、“规矩”

3.2 《孟子》逻辑推理的运用

3.2.1 “譬’’式、归谬式类推

3.2.2 “枚举”、“排除”归纳法

3.2.3 “效”式、“或’’式、“假”式、“二难”式推论

3.3 从图尔敏论证模式角度解读《孟子》论辩的逻辑性

3.3.1 图尔敏论证模式

3.3.2 《孟子》论辩的逻辑性新解读

4 《孟子》论辩的审美性

4.1 修辞的逻辑论证功能

4.2 《孟子》中隐喻手法的使用

4.2.1 隐喻的内涵及其在论辩中的逻辑作用

4.2.2 《孟子》中隐喻的类型及概念内涵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名辩思潮勃然兴起,诸子百家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对论辩技艺进行积极的探索,以好辩著称的孟子正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本文通过对《孟子》散文论辩特性的分析,藉以窥探孟子精妙犀利的语言特色、娴熟高超的论辩技巧及缜密有力的逻辑推理。本文从孟子散文论辩的主体性、客体性和主客体间性出发,结合国内外的现代论辩理论,揭示出孟子散文论辩具有对话性、逻辑性、审美性的论辩特性。全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孟子》一书的基本结构和思想,《孟子》论辩研究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及选题意义;
  第二部分,引入沃尔顿的对话理论对《孟子》散文的对话性特征加以分析,并对不同的对话类型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孟子》散文具有逻辑性的论辩特征,在遵循传统逻辑的基础上,提炼《孟子》中运用的逻辑推理方法的主要特征,对《孟子》蕴含的逻辑思想加以分析研究,并用图尔敏论证模式解读《孟子》论辩的逻辑性;
  第四部分,主要从修辞学角度分析《孟子》散文的审美性特征,重点分析《孟子》中隐喻推理的使用。主要运用隐喻映射理论对《孟子》中的短语性、语句性、篇章性隐喻进行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