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多人会话结构分析与性别建构研究——以电视谈话节目为例
【6h】

汉语多人会话结构分析与性别建构研究——以电视谈话节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0 绪论

0.1 选题的缘起

0.2 研究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应用意义

0.3 理论和方法

0.3.1 理论依据

0.3.2 研究方法

0.3.3 本研究的具体研究步骤

0.4 研究内容

0.4.1 本研究的概念阐释

0.4.2 本论文的基本框架

1 文献综述

1.1 话语分析(DA)

1.1.1 什么是话语分析

1.1.2 话语分析产生的背景

1.1.3 话语分析的研究现状

1.2 会话分析(CA)

1.2.1 会话分析学科的确立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评述

1.2.4 国内会话分析研究可拓展的领域

1.3 性别语言学相关研究

1.3.1 什么是性别语言

1.3.2 性别语言学国外研究评述

1.3.3 性别语言学国内研究评述

1.3.4 性别语言学可拓展的空间

2 会话的基本构成单位与性别建构

2.1 话轮界定标准、形式与性别建构

2.1.1 话轮的界定

2.1.2 多人会话的话轮构成

2.1.3 话轮构成中的性别差异与性别建构

2.2 反馈项目界定标准、形式与性别建构

2.2.1 反馈项目的界定

2.2.2 反馈项目与其他概念的区分

2.2.3 反馈项目的分类

2.2.4 反馈项目的性别差异与建构

3 汉语多人交谈的话轮转换规则

3.1 以往主要研究及存在的缺陷

3.1.1 Sacks等人的转换规则及缺陷

3.1.2 刘虹对Sacks等人的修正及缺陷

3.1.3 刘兴兵、廖美珍的修正及其依然存在的问题

3.1.4 以往的研究都未注意到的规则及原因

3.2 多人聊天的话轮转换规则及其解释力

4 多人会话中话轮的控制策略与性别建构

4.1 当前说话者对话轮的控制策略

4.1.1 话轮的指派手段

4.1.2 话轮的保持手段

4.2 当前听话者的话轮控制策略

4.2.1 话轮转换关联位置的判断

4.2.2 对话轮的索取

4.3 多人会话中话轮控制策略的性别建构

5 话轮转换规则的“偏常”状况与性别建构

5.1 打断

5.1.1 打断的界定

5.1.2 打断的类别

5.1.3 对打断的反应

5.1.4 打断与性别建构

5.2 话语共建

5.2.1 话语共建的定义

5.2.2 话语共建的种类

5.2.3 话语共建与性别建构

5.3 重叠

5.3.1 重叠的判断

5.3.2 引起重叠的原因和对重叠的修正

5.3.3 重叠与性别建构

5.4 小结

6 汉语多人会话中的修正序列与性别建构

6.1 修正研究综述

6.2 会话修正的几组重要概念

6.3 汉语多人会话中的修正

6.3.1 汉语多人会话中的特殊修正类别

6.3.2 汉语多人会话中修正的实施过程

6.3.3 汉语多人会话中的修正优先序列与汉语会话特征建构

6.4 汉语多人会话中的修正的性别差异与性别建构

6.4.1 汉语多人会话修正中性别差别

6.4.2 汉语多人会话修正中的性别建构

7 汉语多人会话中的结盟与性别建构

7.1 汉语中多人会话中实现结盟的方式

7.1.1 主动结盟的方式

7.1.2 邀请结盟的方式

7.2 汉语多人会话结盟的原因

7.3 多人会话中的结盟与性别建构

7.3.1 结盟方式和原因的性别差异

7.3.2 结盟差异与性别建构

8 结语

8.1 结论与讨论

8.2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运用会话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首先对汉语多人会话自建的17万字语料库进行分析,认为汉语在话轮、反馈项目、话轮转换规则、话轮控制策略、打断、话语共建、重叠、修正和结盟序列组织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从而修正了以往的会话分析理论,提出了汉语多人会话的结构特征。然后对男性和女性在汉语会话中(话轮、反馈项目、话轮转换、打断、重叠、话语共建、修正、结盟等具体会话序列)的不同表现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指出了男性和女性在多人汉语会话中建构其性别特征的方式:男性会话以论证观点为目的,通过会话建构主动、主导、霸权、专业、独立话语权的男性气质;而女性会话则以情感交流为交谈目的,通过会话建构合作、感性、亲密的女性气质。
  具体来说,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内容共有七章。
  第一章简要评述了国内外话语分析、会话分析和性别语言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提出了当前会话研究和性别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研究任务。
  第二章厘清了会话的两个基本构成单位——话轮和反馈项目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性别在会话中的话轮和反馈项目的使用情况及其性别建构进行描述和探讨,认为女性会话语言更规范,话轮转换频率和反馈项目使用频率更高,话轮和反馈项目类型更丰富,通过这些特征建构了女性会话情感交流为主的话题基调和合作话语权的特征。
  第三章讨论了汉语多人会话中的话轮转换规则。本章是对以往的“话轮转换规则”进行了补充、修正和完善。修正后的话轮转换系统为多人会话中的复杂现象提供了更强的解释力。
  第四章讨论了多人会话中话轮的控制策略与性别建构的问题。本章关注在会话互动中当前说话者利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完指派话轮和维持话轮,以及当前听话者如何理解话轮终止、如何索取话轮。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男性和女性对“话轮权”这种资源的占有欲和控制欲的不同,导致了两性在维持、指派、索取等方式上的性别差异。女性在会话中一般遵循“当前说话者结束话轮后再开始说话”的原则,从而建构女性平等、和谐的话语特征;而男性在会话中往往遵循“我有话要说”的原则开始自己的话轮,构成了男性竞争、霸权的话语特征。
  第五章是对话轮转换规则的“偏常”情况与性别建构的讨论。本章通过对多人会话中打断、话语共建和重叠等“偏常”现象的研究和分析,不仅梳理了三种“偏常”现象原因、特征及会话者的反应,而且发现了三者对性别的建构。通过比较,我们认为女性会话者会更多地考虑谈话对象的接受心理和切身的感受,据此调整自己的话语内容和言谈方式,以营造和谐平等的谈话氛围,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建构合作、和谐的女性形象。而男性则通过打断来论证观点和建构自身权威形象。
  第六章在厘清会话修正基本概念、修正的类型、修正的轨迹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汉语多人会话的修正方式和特点与Schegloff等人(1977)的研究结果,认为汉语存在“共同修正”‘现象,并且在“他人修正”上,汉语比英语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本章还通过对比汉语多人会话中,男性和女性在会话修正中的不同点,认为男性通过会话建构了表现个人权威、专业的独立话语权特点;女性通过会话建构了交流情感、表现一致性的合作话语权特点。
  第七章在分析汉语多人会话中结盟的类型、原因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汉语多人会话中的结盟与性别建构。认为(1)女性的结盟方式类型比男性更丰富,结盟原因与意见是否一致无关;而男性交谈的目的是表达观点,结盟是为了是自己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而结盟,因此结盟的对象是能够支持观点的人。(2)女性交谈,结盟是目的;男性交谈,结盟是工具。(3)男性在会话中更在意彼此间传递的信息以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女性更注重创造并维持融洽的交际氛围。女性通过结盟建成友谊,显示并维护友好、和谐;男性通过结盟说服他人,建构自我的强大、专业、权威形象。(4)在男性和女性共同参与的多人会话中,当话题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如婚姻、家庭、足球等)时,性别一致性会成为结盟的首要原因。
  第八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和讨论,并提出了本论文的不足和以后有待努力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