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水方滋——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画兴起探源
【6h】

山水方滋——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画兴起探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插图目录

1.绪论

1.1.山水诗与山水画

1.2 自然、风景与山水

1.2 研究现状述评

2.山水方滋——山水题材的分立

2.1 山水画的独立

2.1.1 山水画的诞生时间

2.1.2 诸种绘画题材中山水元素的发展

2.2 山水诗的滥觞

2.2.1 山水诗的诞生时间与背景

2.2.2 诸种诗歌题材中山水元素的发展

2.3 意境作为山水方滋的主线

3.发现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3.1 江山之助

3.1.1 “助”力而非决定

3.1.2 南皮高韵

3.1.3 金谷与洛水

3.1.4 东山与兰亭

3.2 时间的力量

3.2.1 四时动物

3.2.2 生命苦短

3.3 品格的比喻

3.3.1 仁山智水

3.3.2 松柏后凋

3.4 本真的逍遥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在东晋与南朝交接的这一历史时期,山水在诗画中成为独立的艺术题材,在此之前,在士人们的生活中纵情山水已成为一种审美风尚,诗歌与绘画中也时常有山水景物的在场,本文依据魏晋南北朝的文本与图像资料,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旨在分析山水诗与山水画独立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因素的推动。正如许多研究者所认识到的,山水诗画的同步兴起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有诗画艺术形式内部的原因,也有历史进程、社会思潮、伦理价值等“外部”的原因。本文认为在诸种“外部”因素中“自然”这一观念的价值发现是其共有的核心意义,根据发现方式的不同,本文从主体内心世界与客观自然环境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而从诗画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即内部因素来看,以东周青铜器中的抽象山水图形作为开端至《游春图》中辽阔秀丽的青绿山水图画,可以看到的不仅是技艺上的改进,更有对此种文化符号的所指的扩充、对根植于民族心理内的隐喻内涵的丰富。扩充与丰富,使得这些山水元素从游仙题材中的灵山仙境、人物题材中的情节背景以及描绘江山形胜的实用地图中突显出来,成为独立的审美题材。在诗歌中,种种题材内的山水元素也暗含着内在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综合以诗歌形式本身的发展规律最终导致了山水诗的兴起。在诗与画两条线索并进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题材是诗画所共有的,抓住这些共同题材中山水元素的内在联系,可以为山水诗画的缘起问题提供新的解释视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