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参与式博物馆理论的内涵及可行性研究
【6h】

参与式博物馆理论的内涵及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参与式博物馆的概念概述

1.3.2 参与的博物馆学背景

1.3.3 对《参与式博物馆》的评介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参与式博物馆理念的深入观察

2.1 传播学来源

2.1.1 “参与式文化”与“参与式博物馆”

2.1.2 Web 2.0 与博物馆2.0

2.1.3 网民活跃度与观众多样性

2.2 参与理念的辨析

2.2.1 参与与社区博物馆

2.2.2 参与与互动

2.2.3 参与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平台

3 参与在博物馆实现的条件

3.1 对博物馆内部的要求

3.1.1 博物馆文化

3.1.2 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素养

3.1.3 在中国内地的可行性分析

3.2 对博物馆外部的要求

3.2.1 公众的可支配收入与时间

3.2.2 第三部门的发展水平

3.2.3 在中国内地的可行性分析

4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参与式博物馆(participatory museum)是美国青年博物馆学者Nina Simon近年新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个观众能够围绕内容进行创作、分享并与他人交流的场所。”其理论主要反映在Simon所著同名专著中。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其所构建的参与式博物馆理论及其实现的条件和可行性。首先通过对参与式博物馆理论进行一个脉络梳理,简要概括出Simon所设计出的参与式博物馆的四种实现模式,并比较了其他研究者所设计的参与模式,然后追根溯源,将长期以来博物馆学界对于参与(participation)的研究论述综合为社会/社区、伦理、教育和营销四个方面。之后,本文较为深入探讨了Simon设想的参与式博物馆是受传播学领域中的“参与式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Web2.0和弗雷斯特公司(Forrester Research)依据活跃度对互联网用户的分类等因素的影响而决定将参与理念移植到博物馆领域。本研究还对参与与社区/生态博物馆、互动和依托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平台等其他易与参与产生关联的概念和手段进行了细致的区别,以厘清参与式博物馆的真正内涵。最后,本文通过博物馆内外两个方面探讨了实现参与式博物馆的条件,即对博物馆而言要有开放、自由的博物馆文化,要有高素质的一线工作人员;对社会而言,则离不开具有一定可支配收入及时间的公众和健全发达的公民社会。本研究还就这两个方面对参与式博物馆在中国的可行性做了初步分析和对未来的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