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稀土掺杂的高k氧化物薄膜的硅基电致发光器件
【6h】

基于稀土掺杂的高k氧化物薄膜的硅基电致发光器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2.3 CeO2体系的发光性能研究

2.4 ZrO2体系的发光性能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材料和器件的制备方法及表征

3.1 材料和器件的制备设备

3.2 材料和器件的制备工艺

3.3 材料和器件性能的表征方法及设备

第四章 基于CeO2薄膜的硅基MOS结构器件的紫外-可见电致发光

4.1 引言

4.2 CeO2薄膜及其构成的MOS器件的制备

4.3 CeO2薄膜物理性质的表征

4.4 基于CeO2薄膜的硅基MOS器件的电致发光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掺铒CeO2薄膜的硅基MOS器件的可见及红外电致发光

5.1 引言

5.2 CeO2:Er薄膜及其MOS结构器件的制备

5.3 CeO2:Er薄膜的物理性质表征

5.4 CeO2:Er薄膜的光致发光

5.5 基于CeO2:Er薄膜的MOS器件的电致发光

5.6 基于CeO2:Er薄膜的MOS器件的I-V特性及载流子输运性质

5.7 基于CeO2:Er薄膜的MOS器件的电致发光机理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掺铕CeO2薄膜的硅基MOS器件的电致发光

6.1 引言

6.2 CeO2:Eu薄膜及其MOS结构器件的制备

6.3 CeO2:Eu薄膜的晶相和光学性质表征

6.4 基于CeO2:Eu薄膜的MOS器件的电致发光

6.5 基于CeO2:Eu薄膜的MOS器件的I-V特性及载流子输运性质

6.6基于CeO2:Eu薄膜的MOS器件的电致发光机理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稀土掺杂ZrO2薄膜的硅基MOS器件电致发光的探索

7.1 引言

7.2 ZrO2薄膜及基于ZrO2薄膜的MOS器件的制备

7.3 ZrO2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能和XPS表征

7.4 基于ZrO2薄膜的MOS器件的I-V特性及电输运性质

7.5 基于ZrO2薄膜的MOS器件的电致发光

7.6 基于ZrO2薄膜的MOS器件的电致发光机理

7.7 ZrO2:RE薄膜的光致发光

7.8 基于ZrO2:RE薄膜的MOS器件的电致发光

7.9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硅是间接禁带半导体,室温下发光效率很低,这严重限制了硅基光电集成技术的发展。因此,需要利用其它发光材料制备用于硅基光电集成的光源。稀土离子具有特殊的电子层结构,其发光具有谱带窄、色纯度高、受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等优点,因而实现硅基稀土发光是探索硅基光电集成所需光源的途径之一。高效的稀土发光需要合适的基体材料,而近年来高介电常数(k)氧化物已被证明是较为理想的稀土发光基质材料。因此,若采用与集成电路制造兼容的工艺在硅基上实现稀土掺杂的高k氧化物薄膜的电致发光,将为硅基发光器件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本文详细研究了以未掺杂的、以及不同稀土离子掺杂的CeO2、ZrO2薄膜为发光层的硅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器件的电致发光及其物理机制,取得如下主要创新成果:
  (1)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重掺p型硅(p+-Si)衬底上沉积CeO2薄膜,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结构为ITO/CeO2/p+-Si的MOS器件。在较低(<10 V)的正向偏压下,实现了该器件在紫外及可见光区的电致发光。研究发现基于550°C热处理的薄膜的器件在发光强度上优于基于450°C热处理的薄膜的器件,这是由于550°C热处理的CeO2薄膜含有更多的氧空位及Ce3+离子。结合器件的载流子输运特性和器件的能带结构图,阐明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机理,即:在足够高的正向偏压下,电子和空穴注入到CeO2中,并分别被俘获在氧空位相关的缺陷能级及与Ce3+离子相关的Ce4f1能带。氧空位相关的不同能级上的电子与Ce4f1能带中的空穴发生辐射复合,导致了不同波长的发光。
  (2)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重掺n型硅(n+-Si)衬底上沉积掺Er的CeO2(CeO2:Er)薄膜,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结构为ITO/CeO2:Er/n+-Si的MOS器件,实现了该器件在较低的正向或反向偏压(~7 V)下源自Er3+离子的可见区及红外区(~1530 nm)的电致发光。研究发现:与基于700°C热处理的CeO2:Er薄膜的器件相比,基于900°C热处理的CeO2:Er薄膜的器件的电致发光更强,这是由于更高温度的热处理能够激活更多的 Er3+离子,且能减少CeO2:Er薄膜中非辐射复合中心。分析指出:在一定的正向或反向偏压下,电子分别从n+-Si或ITO通过缺陷辅助隧穿进入CeO2导带,并在电场的加速下成为“热电子”,进而碰撞激发CeO2基质中的Er3+离子,随后的退激发产生特征的可见及近红外发光。
  (3)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 p+-Si衬底上沉积掺 Eu的 CeO2(CeO2:Eu)薄膜,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结构为ITO/CeO2:Eu/p+-Si的MOS器件。研究发现:该MOS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与CeO2:Eu薄膜的热处理温度密切相关,这在本质上是由器件的载流子输运机制所决定的。基于400°C热处理的CeO2:Eu薄膜的MOS器件的载流子输运遵循Poole–Frenkel(P-F)发射机制,从ITO电极注入到CeO2基体中的电子(占据氧空位相关能级)与从p+-Si注入到CeO2基体中的空穴(处在Ce4f1能带中)发生辐射复合,产生宽带的可见发光。基于800°C热处理的CeO2:Eu薄膜的MOS器件的载流子输运遵循缺陷辅助隧穿(TAT)机制,电子从ITO电极依靠TAT机制注入到CeO2导带中,在电场加速下成为热电子,进而碰撞激发Eu3+离子,随后的退激发产生单色性相当好的590 nm发光。基于600°C热处理的CeO2:Eu薄膜的MOS器件的载流子输运受 P-F和 TAT混合的机制支配,因此在电致发光性能上表现为宽带的可见发光与尖锐的590 nm发光共存。
  (4)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p+-Si衬底上分别沉积未掺杂和稀土掺杂的ZrO2(ZrO2:RE,RE=Er、Eu)薄膜,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结构为ITO/ZrO2/p+-Si和ITO/ZrO2:RE/p+-Si的MOS器件。研究表明:基于真空热处理的ZrO2薄膜的MOS器件比基于氧气氛下热处理的ZrO2薄膜的MOS器件具有更强的电致发光,这是由于真空热处理的 ZrO2薄膜中含有更多氧空位和Zr3+离子。分析认为,在一定的正向偏压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ITO和p+-Si注入到ZrO2中,并分别被氧空位相关的缺陷(F+、AOD+中心)及与Zr3+离子相关的缺陷捕获,当这些电子和空穴发生辐射复合时,产生中心峰位位于~445和545 nm的宽带发光。遗憾的是,基于ZrO2:RE薄膜的MOS器件的电致发光只表现出源于 ZrO2基体中缺陷的宽带发光,未出现与稀土离子相关的特征发光。通过研究器件的载流子输运特性,认为这是因为载流子输运机制是缺陷辅助的P-F机制,在该机制下电子不能被加速为能碰撞激发稀土离子的热电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