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活体肾移植术后疼痛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6h】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活体肾移植术后疼痛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主要设备

2.2 麻醉药物及液体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手术时间比价

3.2 术中术后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指标

3.3 两组术后清醒后拔管即刻(T0)、术后2h(T1)、术后6h(T2)、术后12h(T3)和术后24h(T4)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比较

3.4 两组术后两组术后清醒后拔管即刻(T0)、术后2h(T1)、术后6h(T2)、术后12h(T3)和术后24h(T4)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

3.5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比较

3.6 患者术后24内不良反应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腹横肌平面阻滞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终末期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活体肾移植手术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了患者寿命。但是,患者在进行活体肾移植手术时对麻醉的要求较高,部分患者围手术期由于未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影响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手术失败。鉴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以及药代学和药效学的特殊性,患者对手术的麻醉和镇痛耐受性较差。因此,活体肾移植患者选择恰当、合理的麻醉方式以及麻醉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下腹部手术中得到较多应用[2],该麻醉方式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还能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应用。目前,关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活体肾移植手术中研究报道相对较少[3]。因此,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活体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
  本文以活体肾移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是否安全有效以及阻滞后肾移植病人术后镇痛药的需求是否减少。
  方法: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活体肾移植手术80例(ASAⅡ级~Ⅲ级),均为首次接受肾移植手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定位下行手术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分别注射0.375%的罗哌卡因20ml和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中切皮反应、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术后清醒后拔管即刻、手术后2、6、12、24 h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的时间、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使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切皮时的血压、心率变化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手术后清醒后拔管即刻、术后2、6、12和24h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在手术后清醒后拔管即刻时间点优于与对照组(P<0.05),在其余各时间点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第1次需求PCA距离拔管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24小时镇痛泵药物使用量以及镇痛泵的按压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单次注入药物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效果理想,可以有效地减轻肾移植手术切口的疼痛;并可以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在肾移植病人中应用安全有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