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和癌变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6h】

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和癌变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1 引言

2 方法

2.1 对象

2.2 资料收集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结肠息肉摘除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3.2 结肠患肉患者和非结肠患肉对照组的比较及结肠患肉的危险因素分析

3.3 癌变息肉和非癌变息肉的比较及息肉癌变危险因素研究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肠息肉和结肠癌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结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结肠息肉癌变相关危险因素,更好的防治结肠癌。
  方法: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滨江院区消化科病区住院行结肠息肉摘除术的患者中随机收集100例作为结肠息肉组,其中有6例术后病理提示发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另外,收集同期在我院行结肠息肉摘除术,但是术后病理提示癌变患者25例。结肠息肉摘除术共125例,分为癌变组(n=31)和非癌变组(n=94),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相关检测指标和息肉大小、部位、形态和术后病理等。同时收集同时间段在我院门诊就诊排除重大疾病患者100例,作为非结肠息肉对照组。收集的数据按照分组进行比较分析。使用IBMSPSS20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00例行结肠息肉摘除术的患者主要临床特征:男性68人,女性32人,平均年龄57.1岁,最小28岁,最大80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3.67kg/m2,最小16.42 kg/m2,最大34.78 kg/m2,有饮酒史48人,吸烟史45人,高血压史31人,糖尿病病史7人,超声检查提示脂肪肝38人;100例结肠息肉摘除术,包括术后随访及再次摘除,共摘除息肉273颗,数据完整者239颗,其中炎性息肉51颗(21.3%),增生性息肉36颗(15.1%),幼年性息肉2颗(0.8%),锯齿状腺瘤1颗(0.4%),管状腺瘤137颗(57.3%),管状绒毛状腺瘤10颗(4.2%),绒毛状腺瘤2颗(0.8%)。其中有8颗息肉发生癌变(3.3%);直肠息肉58颗(24.3%),乙状结肠息肉47颗(19.7%),降结肠息肉18颗(7.5%),横结肠息肉51颗(21.3%),升结肠息肉56颗(23.4%),盲肠息肉9颗(、3.8%);广基型息肉176颗(73.6%),有蒂型息肉8颗(3.3%),亚蒂型息肉37颗(15.5%),表面隆起型息肉16颗(6.7%),表面平坦型息肉1颗(0.4%),侧向发育型肿瘤1颗(0.4%);卡方检验提示管状腺瘤在横结肠发生的风险高于其它部位,在直肠发生的风险低于结肠其它部位。炎性息肉在直肠和盲肠发生的风险明显高于结肠其它部位。增生性息肉在结肠不同部位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性别,吸烟,脂肪肝患病率,年龄,空腹血糖,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和血尿酸在结肠息肉组和非结肠息肉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有吸烟史,脂肪肝和血尿酸是结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是结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
  绒毛状腺瘤直径平均值最大为2.08cm,其次为管状绒毛状腺瘤为1.75cm,管状腺瘤0.85cm,增生性息肉0.57cm和炎性息肉0.56cm,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大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两两之间息肉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癌变息肉组直径均值为2.03cm,非癌变息肉组直径均值为0.70c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乙状结肠部位的息肉发生癌变的风险是其它部位息肉的2.31倍(P=0.027)。有蒂型息肉发生癌变的风险是其它形态息肉的7.96倍(P=0.000),表面隆起型息肉发生癌变的风险是其它形态息肉的3.26倍(P=0.025)。管状绒毛状腺瘤发生癌变的风险是其它病理类型的30.11倍(P=0.000),绒毛状腺瘤发生癌变的风险是其它病理类型的13.41倍(P=0.000)。癌变组和非癌变组在一般情况,相关的血检测指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息肉大小是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以管状腺瘤,广基型息肉和升结肠部位息肉发生癌变的风险设为对照,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有蒂型息肉,亚蒂型息肉和表面隆起型息肉,直肠部位息肉,乙状结肠部位息肉和降结肠部位息肉发生癌变的风险均较对照明显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息肉大小和血白细胞是息肉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管状绒毛状腺瘤,直肠部位息肉,乙状结肠部位息肉,降结肠部位息肉和横结肠部位息肉发生癌变的风险较对照明显升高。
  结论:1.结肠息肉好发于中老年病人,男性多于女性,合并较高的高血压、脂肪肝患病率;2.病理类型中以管状腺瘤最多见,其次为炎性、增生性息肉以及其它类型,其中有一定比例的息肉可发生癌变;3.息肉形态中以广基型最多见;4.结肠不同部位息肉的病理类型和癌变几率不一;5.男性,年龄大,有吸烟史,脂肪肝患者和血尿酸升高为结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年龄是结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6.结肠息肉癌变主要和息肉大小、部位、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

著录项

  • 作者

    罗来盛;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内科学(消化系病)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潘文胜;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74.620.232;
  • 关键词

    结肠息肉; 癌变风险; 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