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心房肌细胞构建生物起搏器的初步仿真研究
【6h】

基于心房肌细胞构建生物起搏器的初步仿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本论文的构成

2 窦房结细胞模型发展综述

2.1 窦房结细胞电生理基础

2.1.1 窦房结细胞的物理结构

2.1.2 窦房结细胞自发动作电位

2.2 窦房结细胞起搏机制

2.3 窦房结细胞电生理建模

2.3.1 超极化激活离子流If

2.3.2 窦房结细胞钙离子流

2.3.3 延迟整流钾电流

2.3.4 其他离子电流

2.4 本章小结

3 心房肌细胞模型发展综述

3.1 心房肌细胞电生理基础

3.1.1 心房肌细胞物理结构

3.1.2 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

3.2 心房肌细胞电生理建模

3.2.1 细胞内钙离子流

3.2.2 心房细胞的延迟整流钾电流

3.2.3 心房细胞内快钠电流

3.2.4 心房细胞的其他离子电流

3.3 本章小结

4 心房细胞生物起搏的电学仿真研究

4.1 生物起搏相关离子电流

4.1.1 超极化激活起搏电流及其仿真研究

4.1.2 细胞内钙离子电流

4.1.3 延迟整流钾离子电流

4.2 心房细胞生物起搏仿真研究

4.2.1 心房肌动作电位模型

4.2.2 各离子电流对动作电位的影响

4.3 生物起搏位点可行性分析

4.3.1 生物起搏研究进展

4.3.2 相关离子流实验进展

4.3.3 构建心房新起搏位点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前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上主要采用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方法,尽管现代起搏技术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电子起搏器仍然显露出诸多弊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应用生物起搏治疗缓慢心律失常成为可能。众所周知,病窦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具有起搏功能的P细胞减少,如果能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将心房肌细胞转化为新的起搏位点,替代受损的细胞,并形成良好的电-机械连接,可恢复其起搏功能。
  建模仿真研究作为对临床研究的辅助手段和必要补充,以其便利性和可重复性受到研究人员的欢迎。为了研究心房肌细胞作为新的起搏位点的可行性,本文深入分析窦房结细胞起搏机制,在心房肌细胞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起搏动作电位,为生物起搏研究提供模型支持和理论分析。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围绕窦房结细胞起搏相关的离子流进行建模仿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心脏窦房结细胞生理学特性和心房肌细胞生理学特性做了回顾,并深入分析窦房结细胞自发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2)仿真了超极化激活起搏电流、T型钙离子电流、L型钙离子电流以及延迟整理钾电流对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3)仿真超极化激活起搏电流、T型钙离子电流、L型钙离子电流以及延迟整理钾电流对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通过修改模型中参数,观察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使心房肌细胞能产生自发动作电位;
  4)分析将心房肌细胞作为新的起搏位点的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