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
【6h】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1.2.1 国外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的研究

1.3 本文的结构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

2.1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

2.1.1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理论来源

2.1.2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

2.2 近年来国内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争论

2.2.1 社会形态专题研究现状

2.2.2 “三形态”与“五形态”之争

2.3 从所有制和商品生产相结合的角度看社会形态的定位

2.3.1 “三形态”和“五形态”理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2.3.2 从所有制和商品生产相结合的角度定义社会形态的发展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和理论探究

3.1 国内学者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的争论

3.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

3.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

3.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或过渡时期的关系

3.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生产和剥削

3.3.1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

3.3.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3.3.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发展和剥削现象

4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的意义

4.1 理论意义:坚持马克恩社会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2 实践意义:坚持正确道路,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在肯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形成的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观点和看法。但是由于马克思本人对社会形态理论的划分标准、划分类型在不同的著作中有不同的论述,这造成了当今学者对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争论,尤以“五形态”和“三形态”争论为多。但是无论以所有制关系为标准划分人类社会形态或是以交换关系为标准划分社会形态,都不能对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只有将所有制关系和商品生产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才能做到这一点。
  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以来,国内学者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问题的争论就从未停止。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是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质的规定性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中仍然需要保留私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商品生产,这则是不同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预见。私有制经济的存在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剥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意味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未来中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上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改造时的过渡时期有所不同,而且和马克思所预见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也有差别,尚处于向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过渡时期。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视为向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过渡,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向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过渡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的引导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马克思社会形态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防范消灭私有制的“左”倾错误和搞私有化的右倾错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