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等待戈多》的历史认知叙事学分析
【6h】

《等待戈多》的历史认知叙事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等待戈多》研究概述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五种主要观点及其他中性阐释

1.1.1 英语批评主要观点之一:戈多是谁不重要,作品揭示荒诞处境

1.1.2 英语批评主要观点之二:戈多是死亡及其他关于“死亡话语“的思考

1.1.3 英语批评主要观点之三:戈多是形而上所指,晦涩作品需哲学阐释

1.1.4 英语批评主要观点之四:《等待戈多》是语言游戏及后结构主义阐释

1.1.5 英语批评主要观点之五:戈多是上帝,“等待戈多”就是“等待上帝”

1.1.6 国内研究观点主流阐释概况及国内外其他中性分析补述(含叙事问题)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交叉认知叙事学与历史诗学的跨学科方法

1.2.1 目前研究可以改进的三个问题及解决问题存在的难点

1.2.2 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方法:交叉认知叙事学与历史诗学来解决问题

1.3 本文研究意义:经典解读、跨学科方法融合及学科扩展

1.31 外国文学经典解读方面的意义

1.32 方法论融合与学科拓展方面的意义

2.《等待戈多》与弥赛亚期盼核心叙事的脚本

2.1 《等待戈多》中的“约定-等待-延宕”事件序列

2.1.1 文本中没有被解构动作与事件之一:约定

2.1.2 文本中没有被解构动作与事件之二:等待

2.1.3 文本中没有被解构动作与事件之三:包含误认环节的延宕

2.2 弥赛亚期盼脚本中的“约定-等待-延宕”事件序列

2.2.1 弥赛亚期盼动作与事件之一:约定

2.2.2 弥赛亚期盼动作与事件之二:等待

2.2.3 弥赛亚期盼动作与事件之三:包含误认环节的延宕

2.3 “约定-等待-延宕”当代文本及历史脚本的整体判定

2.3.1 核心叙事中的动作、事件序列中的势及认知图式

2.3.2 《等待戈多》历史脚本的判定

3.《等待戈多》与弥赛亚期盼脚本的人物与时空场点认知框架

3.1 《等待戈多》人物与时空场点系统

3.1.1 作品中的期盼者系统: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

3.1.2 作品中的替代者与偏斜对立者系统:波卓与幸运儿

3.1.3 作品中的被期盼者系统:戈多及其使者

3.1.4 作品中的时空场点系统:接近终点的无限拖延的困境

3.2 弥赛亚期盼脚本中的人物与时空场点系统

3.2.1 弥赛亚期盼中的期盼者群体

3.2.2 弥赛亚期盼中的替代者与偏斜对立者系统

3.2.3 弥赛亚期盼中的被期盼者系统及其历史原貌

3.2.4 弥赛亚期盼中的时空场点系统

3.3 《等待戈多》与弥赛亚期盼中的人物与时空场点判定

3.3.1 人物与时空场点判定的历史认知框架与历史层次

3.3.2 《等待戈多》人物、时空场点系统的判定

4.《等待戈多》与弥赛亚期盼脚本的情感与故事动力系统

4.1 《等待戈多》中的情感与故事动力系统

4.1.1 作品中的希望:对脚本的目标、计划起正面推进作用的情感动力

4.1.2 作品中的恐惧、失望与绝望:“阻碍式反向推进”的脚本情感动力

4.2 弥赛亚期盼脚本的情感与故事动力系统

4.2.1 弥赛亚期盼中的希望:对脚本的目标、计划起正面作用的情感动力

4.2.2 弥赛亚期盼中的恐惧、失望与绝望:“阻碍式反向推进”的脚本情感动力

4.3 《等待戈多》与弥赛亚期盼中的情感与故事动力的判定

4.3.1 历史脚本情感动力界定的两个原则

4.3.2 《等待戈多》情感与故事动力的判定

5.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论文的首要目标是:在多层面的《等待戈多》中,锚定一个最底层的亚文本,进而回答剧作引发批评难题,并试图通过这个难题的解决,获得面上的启示。这个学术目标,是通过重构一种历史认知叙事学,即交叉认知叙事学与历史诗学(一种比较诗学)方法,来得以实现的。
  研究内容主体分为4章:
  第1章概括了《等待戈多》的5种主要阐释,并详述这5种阐释互相争论不休的原因,剖析研究中未能解决的难点,进而凸显重构历史认知叙事学必要性:在处理事件序列、人物与时空系统及故事动力方面,认知叙事学具有优势;历史诗学则通过历史比较方法,向文本历时层敞开了大门。当然,两种方法都有交叉进阶的潜力。在建构新视野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论争的具体思路,即改进《等待戈多》的宗教阐释,重置该剧历史脚本,将之定位于“弥赛亚期盼”事件。
  第2章根据文本细读经验,在事件层上,揭示《等待戈多》虽解构了事件部分内容,但没有解构事件本身。在锁定“等待”事件的前提下,明确提出“约定”和“延宕”都是确定事件。而且“约定”是“等待”之因,并被“戈多的使者”所确认,“延宕”则是“等待”之果,之所以难以发现,是因为其有独特宗教逻辑。在此基础上,确认《等待戈多》存在明确事件序列,也就是“约定-等待-延宕”,并将之放在历史比较视野,即与弥赛亚期盼事件序列进行比较,判定两者属于同一类型的脚本,进而锚定意义。
  第3章用新视角重审人物与时空场点系统。这些系统是与事件序列相配套的。首先,这一章划分了《等待戈多》四种系统,即“期盼者系统”、“被期盼者系统“、“替代者及偏斜对立者系统”及“时空场点系统”。这在《等待戈多》与弥赛亚期盼中是同构的。其次,在新方法视野中,重点解决了一个难点:弥赛亚本身具有复杂层次,可以有多种称呼,具有多种身份,这是戈多之谜的历史原因。解决“戈多”之谜,要从整体系统上来分析,也就是将“戈多”及其使者,视为同一个“被期盼者”系统,而不仅仅从个项上孤立地看。
  第4章勾勒了文本情感动力系统。这是以往未被发觉的,在新视野中才得以显现,即在认知叙事学与历史诗学交互原则下,通过情感叙事学的引入,延展到历史认知叙事学的分支,也就是社会心理认知叙事学视野中,才彰显出来。在《等待戈多》中,推动事件向前的关键转折点上,希望的情感一直在起正面作用;同时,《等待戈多》中的失望与绝望,是一种“阻碍性的反向推动力”,这种推动力通过心理能量的积蓄与释放,在反向更强烈地推动了故事进程。
  结论认为:《等待戈多》存在着一个确定的底本。这个底本与弥赛亚期盼,在叙事结构上,是同构的,并且这种同构原则是一以贯之的。需要指出的是,和以往宗教阐释最大的不同是:结论的获得是通过建构新的方法、发现新的学科分支实现的。这种方法与新的学科分支,在处理有社会心理认知内涵的叙事文本时,有很强的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