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档案信息公开成熟度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主要档案信息网调查
【6h】

档案信息公开成熟度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主要档案信息网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档案信息公开研究现状

1.3.2 档案信息公开相关评估指标体系

1.3.3 国外档案信息公开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3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调查法

1.5.2 德尔菲法

1.5.3 层次分析法

1.5.4 网站调查法

1.5.5 案例分析法

1.5.6 统计分析法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档案信息公开成熟度的法理基础与指标设计

2.1.1 法律依据

2.1.2 公民知情权理论

2.1.3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理论

2.2 档案信息公开相关概念

2.2.1 档案利用

2.2.2 档案开放

2.2.3 档案信息公开

2.3 档案信息公开成熟度及维度分析

2.3.1 档案信患公开成熟度概念基本认识

2.3.2 档案信息公开成熟度维度分析

2.3.3 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构建原则与构建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与计算公式的建立

3.1 基于德尔菲法的指标重要性判断

3.1.1 专家意见的汇总与分析

3.1.2 数据处理

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确定

3.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3.2.2 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2.3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3.2.4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3.3 计算公式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档案信息公开成熟度实证研究

4.1 测评对象的确定与相关情况说明

4.2 数据获取方式及评分细则

4.3 测评排名与结论

4.3.1 档案信息公开成熟度评估排名

4.3.2 档案信息公开成熟度评估基本结论

4.4 档案信患公开成熟度一级指标统计分析

4.4.1 公开平台分析

4.4.2 公开数据分析

4.4.3 可获取性分析

4.4.4 保障措施分析

4.5 相关性分析与案例点评

4.5.1 档案信息公开与人均生产总值相关性分析

4.5.2 档案信息公开与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相关性分析

4.5.3 指标要素相关性分析

4.5.4 优秀案例点评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之处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档案信息公开力度的增强,利用“成熟度”指标来衡量我国档案信息公开发展程度,基于档案信息公开第一平台(即档案信息网站)的数据采集,来评估我国档案信息公开现状,显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意义。
  本文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建立起包含公开平台、公开数据、可获取性、保障措施等四个维度的档案信息公开成熟度指标体系,选取了我国65个省会城市以上档案部门网站,利用网站调查法,获得58个有效样本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档案信息网的总体成熟度不高,其中,公开平台建设缺失,有超过70%的档案馆没有将档案公开信息整合到政府的政务网站中,且尚未建立省级(市级)档案数据开放统一平台;公开数据无论与总体馆藏量的相对数量相比,还是与公开的绝对数量相比,都严重偏少;公开信息的获取途径及指示性差,公开的制度保障也不足。同时,研究表明,档案信息公开成熟度与地区的人均GDP、政府网站的相关性都不高,档案信息公开成熟度与经济发展、信息化发展程度关系不大。可以看出,我国档案信息公开的主要障碍在于档案部门公开意愿不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