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的设计、合成、生物活性评价和类药性化合物库的构建
【6h】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的设计、合成、生物活性评价和类药性化合物库的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

第一部分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第一章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第一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PTK)与蛋白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

第二节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第三节 ALK融合基因及其相关的肿瘤

第二章 ALK阳性恶性肿瘤的治疗

第一节 ALK阳性恶性肿瘤的诊断

第二节 ALK阳性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

第三章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评价

第一章 3-氨基吲唑类的大环和非大环ALK抑制剂的设计

第一节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与已知ALK抑制剂的作用模式

第二节 大环策略及其在ALK抑制剂开发中的应用

第三节 3-氨基吲唑类的大环和非大环ALK抑制剂的设计

第二章 3-氨基吲唑类的大环和非大环ALK抑制剂的合成

第一节 3-氨基吲唑母核4位所连芳香环不含取代基的大环化合物(A)的合成

第二节 3-氨基吲唑母核4位所连芳香环包含-(C=O)NR2R3基团的大环环合物(B)的合成

第三节 3-氨基吲唑类的非大环化合物的合成

第三章 3-氨基吲唑类的大环和非大环ALK抑制剂的生物活性筛选

第一节 体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研究

第二节 3-氨基吲唑类的大环和非大环ALK抑制剂的构效关系讨论

第四章 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体外ALK抑制活性评价

第一节 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概述

第二节 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第三节 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体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研究

第四节 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构效关系讨论

第五章 新型ALK抑制剂开发的小结与展望

第六章 实验部分

第一节 化合物合成步骤和结构表征

第二节 体外肿瘤细胞增值抑制活性-MTT体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类药性化合物库的构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合成方法及条件的优化

第三节 结果和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五节 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在钯和铁分别催化下通过烯烃叠氮和硫氰酸钾反应选择性合成4-取代-2-氨基噻唑和4-取代-5-硫氰基-2-氨基噻唑的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合成方法及条件的优化

第三节 结果和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五节 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在二价铁促进下以烯烃叠氮和硫氰酸钾为原料经C-N键偶联合成2-氨基噻唑的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合成方法及条件的优化

第三节 结果和讨论

第四节 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小结与展望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作为一种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酪氨酸蛋白质激酶,能够通过与其他基因进行融合的方式发生激活,并通过下游一系列细胞信号通路调控肿瘤的生长、分化、迁移。
  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目前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一线用药,但是Crizotinib出现了耐药突变和肿瘤脑部转移两个主要问题。第二代ALK抑制剂艾乐替尼(Alectinib)、色瑞替尼(Ceritinib)、布格替尼(Brigatinib)对于部分Crizotinib耐药的ALK突变有效,也有一定的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但是新的耐药突变不断出现,肿瘤脑部转移现象依然严重。第三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Lorlatinib)是研究者们在Crizotinib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并引入大环结构获得的,Lorlatinib能够克服第一代、第二代ALK抑制剂出现的许多耐药突变问题,且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脑部转移的能力,Lorlatinib的这些特点与大环结构的引入相关。
  我们在临床候选药物恩曲替尼(Entrectinib)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合成了一系列3-氨基吲唑类的大环和非大环化合物,以期发现具有良好透过血脑屏障能力和对多种ALK耐药突变有效的化合物。通过对50个大环和非大环化合物进行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评价,我们发现了一个有一定的ALK阳性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非大环化合物SYN-26,该化合物对ALK阳性肿瘤细胞选择性良好。
  通过化合物库筛选发现活性化合物,依然是目前新药发现的主要来源。我们对40个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进行了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评价,发现了数个具有良好ALK阳性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化合物CL-6、CL-10、CL-35,这些化合物的抑制活性与阳性药物Crizotinib相当,且选择性良好,我们正在对这些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生物活性评价。
  类药性化合物库的构建是药物筛选的基础,本人在博士期间,通过新的合成方法学构建了4种共计56个类药性化合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