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研究——基于创业教育三分法的视角
【6h】

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研究——基于创业教育三分法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表目录

图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创业教育

1.2.2 社会创业

1.2.3 社会创业教育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社会创业教育的研究概况

1.3.2 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1.3.3 对文献的评析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2 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与历史考察

2.1 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

2.1.1 市场力量:创业型经济的崛起与包容性增长的关注

2.1.2 公民社会:社会进步的追求与公益事业的源远流长

2.1.3 政府能力:政策资金支持与社会企业法律形式设立

2.2 大学变革: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发展的内部环境

2.2.1 大学使命与“威斯康辛理念”的影响

2.2.2 教学理念变革与“服务学习”制度化

2.2.3 创业教育追求价值理性的变革

2.3 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2.3.1 个人意愿推动的早期萌芽阶段

2.3.2 社会需求拉动的合法确立阶段

2.3.3 多方合作联动的蓬勃发展阶段

3 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分析框架

3.1 分析框架建立的基础

3.1.1 创业教育的分类理论

3.1.2 教育要素及其在创业教育研究中的体现

3.1.3 高校社会创业教育中的映射

3.2 “三类型四要素”分析框架的建立

3.2.1 “三类型四要素”分析框架的提出

3.2.2 “三类型四要素”框架需要注意的问题

3.2.3 “三类型四要素”框架的意义和功能

4 关于社会创业的教育

4.1 教学目标:培育社会创业意向

4.1.1 设定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计划行为理论

4.1.2 确立教学目标:知识、态度与品质

4.2 课程内容:广谱取向

4.2.1 设置课程内容的理念基础

4.2.2 具体课程内容

4.3 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代表

4.3.1 案例教学的优势

4.3.2 案例教学在社会创业教育中的运用

4.3.3 案例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的特点

4.4 组织模式:全校辐射型

4.4.1 全校辐射模式的类型

4.4.2 全校辐射模式的运行

4.4.3 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全校性模式

4.5 推进广谱式社会创业教育的哈佛案例

4.5.1 第一课堂: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创业知识

4.5.2 第二课堂:通过实践培养社会创业态度

4.5.3 组织保障:打造教育共同体营造氛围

4.6 本章小结

5 为了社会创业的教育

5.1 教学目标:培养社会创业型人才

5.1.1 设定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社会创业能力理论

5.1.2 具体教学目标:掌握多向度能力

5.2 课程内容:融和取向

5.2.1 设置课程内容的理念基础

5.2.2 具体课程内容

5.2.3 阿育王组织参与课程建设

5.3 教学方法:以服务学习为代表

5.3.1 服务学习与社会创业的联系与区别

5.3.2 服务学习在社会创业教育中的运用

5.4 组织模式:中心聚焦型

5.4.1 社会创业中心的创建与运行

5.4.2 不同类型的比较与评价

5.4.3 实证研究:社会创业中心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5.5 社会创业与人道工程的结合:宾州州立的经验

5.5.1 教育的理念

5.5.2 课程与实践

5.5.3 产生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在社会创业中的教育

6.1 教学目标:促进社会创业实践

6.1.1 设定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社会创业过程理论

6.1.2 确立教学目标:组织的再造与创建

6.2 课程内容:专业取向

6.2.1 由社入商:非营利组织再造课程

6.2.2 由商入社:社会企业创办课程

6.2.3 非正式课程

6.3 教学方法:以竞赛教学为代表

6.3.1 社会创业竞赛教学的必要性

6.3.2 社会创业竞赛的发展与类型

6.3.3 竞赛教学的效果评价

6.4 组织模式:孵化联动型

6.4.1 社会创业孵化器的发展

6.4.2 以孵化器为中介的内外联动模式

6.5 本章小结

7 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特征与启示

7.1 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主要特征

7.1.1 类型多样是社会创业教育的总体特征

7.1.2 专业化与普及化发展并进是内部主要特征

7.1.3 非营利组织的多方位参与是外部主要特征

7.2 对我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7.2.1 站位我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发展的宏观形势

7.2.2 秉持“全面覆盖”与“分层实施”的教育理念

7.2.3 体现社会创业教育的专业结合性与实践导向性

7.2.4 构建“三位一体”社会创业教育内部生态系统

7.2.5 打造融各创业“群落”为一体的宏观生态系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基于创业教育三分法的理论背景,在梳理美国社会创业教育发展背景与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将社会创业教育大致分为“关于社会创业的教育”(about)、“为了社会创业的教育”(for)和“在社会创业中的教育”(in)三种类型,并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四个教育要素出发探讨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并从中归纳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特点与启示。
  其一,社会创业相区别于商业创业。社会创业是利用创新的方式整合资源实现社会价值目标的过程,通过探索和利用创业机会来促进社会变革和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创业者往往视社会价值高于经济价值,将“公益”与“商业”进行复杂联结,通过创新创业(新的服务、商品或者组织形式等)的方式执行“社会变革代理人”的角色。作为创业教育的继承与发展,社会创业教育是为学生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变革性方法,以及创造社会与经济价值所需要的观念和技能的过程。它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等方面区别于一般创业教育。
  其二,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背景,创业型经济的兴起和对包容性增长的关注为社会创业提供了市场土壤,美国长期以来对公民社会的追求和对公益事业的热衷为社会创业提供了社会基础,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尤其是设立新的社会企业法律形式为社会创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而来自大学内部的变革,如大学服务社会理念的影响,教学理念的变革以及创业教育的发展演进等为社会创业教育的创生提供了内部环境。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经了个人意愿推动的早期阶段、社会需求拉动的确立阶段和多方合作联动的蓬勃阶段。
  其三,“关于社会创业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社会创业意识与精神,其教学目标着眼于“知识、态度与品质”,着眼于全校范围内的低年级学生,课程设置具有广谱性特征。案例教学在这类教学中更具优势。从组织模式上而言,全校性的推广模式更受青睐。“为了社会创业的教育”注重学生社会创业能力的发展,着眼于社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上具有融合倾向,体验学习内容较多。在教学方法上,服务学习成为不少高校的选择。建立社会创业中心来推动此类教学的发展,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在社会创业中的教育”往往以培养优秀社会创业家为目标,其教学活动以社会创业过程理论为基础,课程内容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倾向,教学方法上更多采用竞赛教学,不少高校专门成立社会企业孵化器来联动校内外资源,促进社会创业实践。
  其四,由于教育目的的差异而形成类型多元的教育活动、在内部展现出专业化与普及化格局、以及在外部有非营利组织的多方位参与,构成了目前美国高校社会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当前,我国社会创业教育面临较好的法律保障、政府鼓励、学界共倡、行业成型等良好氛围,高校应秉持“全面覆盖”与“分层实施”的教育理念,体现社会创业教育的专业结合性与实践导向性,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社会创业教育内部生态系统与融各创业“群落”为一体的宏观生态系统,为社会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