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药物过敏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的回顾性临床药学研究
【6h】

基于药物过敏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的回顾性临床药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前言

第一章住院患者药物过敏和皮试相关用药差错的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定义和来源

1.2干预措施

1.3数据处理

2结果

2.1药物过敏与皮试相关用药差错的基本信息

2.2药物过敏与皮试相关的不良事件分析

2.3药物过敏与皮试相关的近似错误分析

3讨论

3.1通过强化不良事件管理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3.2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医护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和技能

3.3重视药师审核医嘱的价值

3.4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大样本量住院患者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阳性的发生率、易感因素及过敏预测价值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排除标准

1.3资料收集

1.4皮试方法

1.5变量的设置

1.6统计方法

1.7伦理原则

2结果

2.2年龄≥14岁患者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

2.3年龄≥14岁患者中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皮试结果相关因素分布情况

2.4年龄≥14岁患者中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皮试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皮试阴性后使用抗茵药物出现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6儿童惠者中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皮试的亚组分析

2.7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皮试阴性后用药与不需皮试直接用药的过敏发生情况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头孢菌素过敏试验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1.了解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药物过敏和皮试相关用药差错的发生情况以及考察综合干预的成效。 2.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和青霉素皮试阳性发生率和皮试阳性的易感因素,特别是在“头孢菌素一般无需皮试”的大前提下,在仍需要皮试的临床情形时探索皮试预测过敏的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1.查阅2014~2017年药师医嘱审核拦截登记记录、护理部给药差错呈报系统以及医院质管办用药差错在线无责呈报系统,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合质量改进措施进行讨论。 2.提取2010年5月~2016年5月使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钠、头孢硫脒、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头孢替安、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唑肟钠、头孢噻利、头孢地嗪钠、头孢甲肟、头孢米诺钠、头孢美唑钠)皮试的病例,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皮试结果、药物产地,过敏史、皮试阴性后用药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等情况。单变量分析中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在单变量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变量分析。 结果: 1.用药差错 (1)药物过敏和皮试相关的近似错误例数逐年下降,与出院人次的比值从2014年的0.2773%下降到2017年的0.1164%(P=0.0000),在年度近似错误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8.82%下降到2017年的2.12%(P=0.0000)。 (2)药物过敏和皮试相关的不良事件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出院人次的比值从2014年的0.0163%下降到2017年的0.0059%(P=0.0097)。 2.大样本量住院患者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阳性的发生率、易感因素和过敏预测价值研究 (1)在年龄≥14岁患者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总体皮试阳性率2.98%,青霉素皮试阳性率为1.7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头孢唑肟皮试阳性率最高,达5.7%。 (2)关于头孢菌素皮试,在年龄≥14岁患者中,患者年龄、性别、住院科室、过敏史情况、药物产地均显著影响皮试结果。女性(OR=1.20,P=0.0001)和进口药物(OR=1.20,P=0.0002)是皮试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有过敏史是皮试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皮试阳性的保护因素(OR=0.22,P<0.0001)。外科系统(OR=0.75,P<0.0001)和ICU系统(OR=0.51,P=0.0014)的皮试阳性率显著低于内科系统。在年龄因素中,与少年组相比,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及高龄老人组的皮试阳性率显著低于少年组,其OR值范围为0.18-0.60(P<0.0001),OR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3)关于青霉素皮试,在年龄≥14岁患者中,女性皮试阳性率高于男性(OR=1.38,P<0.0001)。与内科患者相比,ICU系统是皮试阳性率的保护因素(OR=0.51,P<0.0001)。与头孢菌素类皮试阳性易感因素不同的是,外科系统是青霉素皮试阳性率的危险因素(OR=1.19,P=0.0180)。年龄因素中,与少年组比较,中年组、老年组及高龄老人组的皮试阳性率显著要低,其OR值范围为0.30-0.55(P≤0.0036),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试阳性的OR值逐渐下降。与“有过敏史是头孢菌素类皮试阳性保护因素”不同的是,有过敏史不是青霉素皮试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4)无过敏史是皮试阴性人群发生过敏的保护因素(OR=0.04,P<0.0001)。在≥14岁患者中,有过敏史、皮试阴性后用药出现过敏反应的比例显著大于无过敏史的发生比例(P<0.0001),但是在儿童患者中没有观察到该现象。 (5)在儿童患者中,年龄(OR=1.16,P=0.0001)和有过敏史(OR=4.80,P<0.0001)是头孢菌素类皮试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有过敏史是头孢菌素皮试阳性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结论与年龄≥14岁患者中有过敏史是头孢菌素皮试阴性独立危险因素恰好相反。有过敏史(OR=7.52,P=0.0044)是儿童患者青霉素皮试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6)在年龄≥14岁患者中,青霉素皮试阴性后用药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与头孢菌素原液皮试阴性后用药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不需头孢菌素皮试而直接用药后的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头孢菌素皮试阴性后用药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0.29% vs0.066%,OR=6.43,95%CI4.23-9.79,P<0.0001)。但其中头孢唑林、头孢唑肟、头孢硫脒不需头孢菌素皮试而直接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与头孢菌素皮试阴性后用药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在儿童患者中,头孢菌素皮试阴性后用药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14岁患者中头孢菌素皮试阴性后用药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0.18% vs0.066%,P=0.0040),但不需头孢菌素皮试而直接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与头孢菌素皮试阴性后用药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结论: 1.医生、药师、护士、信息工程师和质量管理人员团队合作的药事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药物过敏和皮试相关的用药差错。 2.头孢菌素类药物和青霉素的皮试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然而,从临床最终结局药物过敏角度考虑,年龄≥14岁患者做头孢菌素原液皮试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皮试阴性后用药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不需头孢菌素皮试而直接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且过敏反应发生严重程度要小。在头孢菌素原液皮试阴性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对儿童的过敏关注,因为在儿童患者中头孢菌素皮试阴性后用药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14岁患者中头孢菌素皮试阴性后用药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