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以宁波汽车及零部件集群企业为例
【6h】

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以宁波汽车及零部件集群企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思路及方法

1.4创新点

1.5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文献综述

2.1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2.2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研究综述

2.3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4 研究评述

2.5 本章小结

3 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理分析

3.1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内涵及特点

3.2 集群内协同创新主体分析

3.3 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流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分析及理论建模

4.1 集群企业素质

4.2 集群创新环境

4.3协同创新资源

4.4协同创新动力

4.5 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4.6本章小结

5 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宁波汽车及零部件集群企业为例

5.1量表设计及问卷设计

5.2数据收集与样本分析

5.3 因子分析

5.4 相关性分析

5.5 回归分析

5.6 假设验证与实证结果分析

5.7实证分析结果对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启示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6.2研究不足与展望

6.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在全球化经济愈加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获得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唯一出路。基于自身自主创新的局限性与劣势,中小企业必须“弱弱联合、抱团取暖”,与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有效的合作,实现资源、能力互补,进行协同创新。尤其是处于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产业集群这一绝佳的创新网络平台,积极与集群内其他个体进行联合,通过协同实现创新能力的增强及竞争实力的提升。因此,清晰地识别出影响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因素并对其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就十分必要且有意义了。
  本文首先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其次,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内涵、特点、主体、流程等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再次,提出了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体系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通过宁波汽车及零部件集群企业的问卷调查及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一些对策及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1、为了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有更深入的认识,对其内涵、特点、主体及流程等理论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出其特点为:创新资源易于获得、创新风险有效降低、信息沟通快速便捷及创新效率显著提高。并将其主体分为中小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其他服务机构及政府并逐一讨论;将其流程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协同实施阶段及成果共享反馈阶段来逐步分析。
  2、识别出本文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包括4类共11个,分别为:集群企业素质(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战略)、集群协同创新环境(集群创新文化氛围、集群协同创新网络)、集群协同创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协同创新动力(市场需求动力、市场竞争压力、政府扶持动力、技术扩散动力)。
  3、通过实证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得到7个公共因子作为新的影响因子变量进入后面的分析,分别是:集群协同沟通网络、人才资源、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企业协同创新战略、技术知识扩散情况及资金资源。然后,由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验证了集群协同沟通网络、人才资源、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企业协同创新战略及技术知识扩散情况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作用。而资金资源基于某些现实的原因没能得到验证。
  4、基于实证结果的启示,从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塑造良好的集群创新平台、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及保障集群协同的资源需求几个方面提出更好的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