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糖源及添加水平和不同糖脂比对大黄鱼生长、消化酶和糖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
【6h】

不同糖源及添加水平和不同糖脂比对大黄鱼生长、消化酶和糖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绪论

1.1糖的概述

1.2糖在鱼体中的代谢

1.3 鱼类对糖的利用研究进展

2.不同养殖模式、投喂不同饵料及不同品系大黄鱼营养成分比较

2.1材料来源及样品处理方法

2.2营养成分分析方法

2.3数据统计与分析

2.4实验结果

2.5讨论

2.6小结

3.饲料中添加不同糖源对大黄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糖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

3.1材料与方法

3.2实验结果

3.3讨论

3.4总结

4.饲料中添加不同糖水平对大黄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糖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

4.1材料与方法

4.2实验结果

4.3讨论

4.4总结

5.饲料中不同小麦淀粉/脂肪对大黄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糖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

5.1材料与方法

5.2实验结果

5.3 讨论

5.4 结论

6. 饲料中不同葡萄糖/脂肪对大黄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糖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2 实验结果

6.3讨论

6.4总结

7.结论

参考文献

9.在 学 研 究 成 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评估了东海区大黄鱼养殖模式及商业饲料应用效果,饲料中添加不同糖源、不同糖水平、不同糖脂肪比对大黄鱼生长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1.本实验旨在对同一海域不同养殖模式及不同投料方式养殖大黄鱼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对东海区野生大黄鱼(野生组)、投喂冰鲜鱼池塘养殖大黄鱼(池塘组)、投喂冰鲜鱼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深水网箱组)、投喂冰鲜鱼网箱养殖大黄鱼(冰鲜组)、投喂饲料网箱养殖大黄鱼(饲料组),并以投喂冰鲜鱼网箱养殖闽东族大黄鱼(闽东组)为对照,比较研究其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和全鱼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以及全鱼重金属等指标。结果表明:(1)野生组大黄鱼肥满度和肝体比显著低于深水网箱组、池塘组以及冰鲜组,而不同养殖模式组之间肥满度和肝体比差异不显著;饲料组大黄鱼脏体比显著低于冰鲜组和闽东组。(2)野生组大黄鱼背部和腹部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各养殖组,大黄鱼背部、腹部和全鱼肌肉蛋白质含量(P<0.05)以野生组、冰鲜组和饲料组最高;而大黄鱼全鱼、背部和腹部肌肉水分含量各组间差异显著。(3)野生组、冰鲜组和饲料组大黄鱼背部、腹部肌肉及全鱼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池塘组、深水网箱组和闽东组。(4)野生组、饲料组与深水网箱组的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冰鲜组、池塘组和闽东组,其中背部肌肉总脂肪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闽东组最低;(5)野生组大黄鱼全鱼汞含量高于养殖各组,而全鱼镉含量同各养殖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养殖模式以及不同的投料种类对大黄鱼营养组成的影响较大。
  2.为评估饲料中添加不同糖源对大黄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糖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以葡萄糖、蔗糖、糊精、土豆淀粉、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为糖源,鱼粉、小麦蛋白粉和豆粕为蛋白源,以鱼油、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配置成6组不同糖源,糖水平为20%的饲料。挑选体格健壮、规格一致的鱼苗(平均初始质量为7.06±0.48 g),分置于18个(1.5 m×1.5 m×2.0 m)的小规格浮伐式网箱中,每网箱50尾,每组实验饲料设三个重复,共6个处理组。每天饱食投喂两次。实验结果显示:土豆淀粉组与玉米淀粉组的增重率(WG)与特定生长率(SGR)最高,葡萄糖组的肝体比(HIS)最低(P<0.05)。6个处理组的灰分、水分和粗蛋白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小麦淀粉组、土豆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的粗脂肪含量最高(P<0.05)。葡萄糖组的肝糖原含量最高,肌糖原含量最低,土豆淀粉的血糖最高(P<0.05)。小麦淀粉组、土豆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的淀粉酶、胃蛋白酶、脂肪酶、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活性在6组中均最高(P<0.05),但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小麦淀粉、土豆淀粉和玉米淀粉等结构复杂的多糖更有利于大黄鱼的生长代谢。
  3.为评估饲料中添加不同糖水平对大黄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以小麦淀粉为糖源,鱼粉、小麦蛋白粉和豆粕为蛋白源,以鱼油、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配置成6组不同小麦淀粉水平(0-25%)的等蛋(粗蛋白含量38.31-39.48%)等能(15.27-16.24 MJ Kg-1)饲料。实测小麦淀粉含量为:4.4%、8.69%、12.56%、16.28%、21.69%、26.13%。挑选体格健壮、规格一致的鱼苗(平均初始质量为7.06±0.48 g),分置于18个(1.5 m×1.5 m×2.0 m)的小规格浮伐式网箱中,每网箱放养50尾,每组实验饲料设三个重复,共6个处理组,每天饱食投喂两次。实验结果表明:小麦淀粉水平为12.56%组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最高(P<0.05),存活率(SR)没有显著差异(P>0.05)。6个实验组的肝体比(HSI)与脏体比(VSI)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小麦淀粉水平4.40%组的肥满度(CF)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6组处理的灰分、水分和粗蛋白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小麦淀粉水平从4.40-16.28%组的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P<0.05),然后保持在较低水平(5.16-4.93%)(P>0.05)。肝糖原从小麦淀粉水平4.40-12.56%逐渐升高(P<0.05),然后保持在较高水平(26.06-27.21 mg g-1)(P<0.05),肌糖原随着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先升高(6.96-10.88 mg g-1)后下降(10.88-7.82 mg g-1)。总胆固醇与血糖随着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最高组出现在4.40%组(P<0.05)。6个实验组的淀粉酶与胃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脂肪酶随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葡萄糖激酶(GK)、丙酮酸激酶(PK)、磷酸烯醇是丙酮酸(PEPCK)随小麦淀粉水平4.40%-12.56%升高,随后降低(P<0.05)。根据增重率(WG)和饲料效率(FE)做折线模型得出最佳饲料淀粉添加水平为12.13%和10.90%。
  4.为评估饲料中添加不同小麦淀粉脂肪比对大黄鱼幼鱼生长代谢的影响,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以小麦淀粉为糖源(小麦淀粉水平为:5%、10%、30%),鱼粉、小麦蛋白粉和豆粕为蛋白源,以鱼油、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脂肪水平为:5%、10%),配置成比例为:10/5、20/5、30/5、10/10、20/10、30/10六种等氮饲料。挑选体格健壮、规格一致的鱼苗(平均初始质量为6.75±0.12g),分置于18个(1.5 m×1.5 m×2.0 m)的小规格浮伐式网箱中,每网箱50尾,每组实验饲料设三个重复,共6个处理组。每天饱食投喂两次。实验结果显示:在同一饲料脂肪水平下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随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而上升(P<0.05);不同小麦淀粉与脂肪比对存活率(SR)、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肥满度(CF)、鱼体的水分和粗蛋白无显著影响(P>0.05);在同一饲料脂肪水平下,鱼体粗脂肪随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脂肪水平10%的粗脂肪要显著高于5%的(P<0.05)。在5%脂肪水平下,肝糖原随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在10%脂肪水平下,肝糖原随小麦淀粉水平升高而降低(P<0.05),肌糖原则没有显著变化(P>0.05)。不同小麦淀粉与脂肪比对总蛋白、总胆固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同一脂肪水平血糖浓度随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小麦淀粉与脂肪比对鱼体的淀粉酶无显著影响(P>0.05),在同一淀粉水平下,脂肪水平为10%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水平为5%(P<0.05)。在脂肪水平为5%下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活性不受小麦淀粉水平的影响(P>0.05),但在脂肪水平为10%下,2种酶的活性随小麦淀粉含量的升高而升高(P<0.05)。不同小麦淀粉与脂肪比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6-磷酸小麦淀粉脱氢酶(G6Pase)、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小麦淀粉与脂肪比为30/10能更好的被大黄鱼利用。
  5.为评估饲料中添加不同葡萄糖脂肪比对大黄鱼幼鱼生长代谢的影响,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以葡萄糖为糖源(小麦淀粉水平为:5%、10%、30%),鱼粉、小麦蛋白粉和豆粕为蛋白源,以鱼油、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脂肪水平为:5%、10%),配置成比例为:10/5、20/5、30/5、10/10、20/10、30/10六种等氮饲料。挑选体格健壮、规格一致的鱼苗(平均初始质量为14.79±0.13g),分置于18个(1.5 m×1.5 m×2.0 m)的小规格浮伐式网箱中,每网箱50尾,每组实验饲料设三个重复,共6个处理组。每天饱食投喂两次。实验结果显示:葡萄糖与脂肪比对大黄鱼的增重率(WG)与特定生长率(SGR)有显著影响(P<0.05),脂肪水平为10%,葡萄糖水平为10%时的增重率最高;不同糖脂比对饲料效率(FE)、存活率(SR)、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肥满度(CF)、水分和粗蛋白无显著影响(P>0.05);在同一饲料脂肪水平下,鱼体粗脂肪随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同一葡萄糖水平下,脂肪水平10%的粗脂肪要显著高于5%的(P<0.05)。在5%脂肪水平下,肝糖原含量随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在10%脂肪水平下则随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降低(P<0.05)。葡萄糖与脂肪比对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在同一脂肪水平下血糖浓度随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在同一脂肪水平下,淀粉酶活性随葡萄糖水平呈升高趋势,而脂肪酶在脂肪水平为5%下随葡萄糖水平升高而上升,但在10%下随葡萄糖水平上升而下降(P<0.05)。葡萄糖与脂肪比对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有显著影响(P<0.05),在同一脂肪水平下2种酶活性随糖含量升高呈上升趋势。而不同葡萄糖与脂肪比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葡萄糖与脂肪比为20/10能更好的被大黄鱼利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