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农村建设中富人治村模式发展完善研究
【6h】

新农村建设中富人治村模式发展完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1.5论文创新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3.富人治村模式的产生动因与类型

3.1 富人治村产生的动因

3.2 富人治村的类型与优势

4 富人治村模式实际状态与存在问题

4.1 富人治村的成功实践

4.2富人治村的积极作用与影响

4.3 富人治村存在的问题

5富人治村的完善对策

5.1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5.2提升理论文化水平

5.3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4强化监督透明力度

5.5规范富人治村的权益保障机制

5.6 富人治村模式与村民自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民自发创造的村民自治模式被国家认同并大力推广,在此背景下,全国千千万万个村庄依据各自实际,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村庄治理模式,其中广泛引起学界关注的是“富人治村”,该模式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影响力,给中国农村政治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国内较为主流的几种研究说法为管理者(干部)控制型、“权势精英”主导型、群众自治型划分和好人型、强人型、恶人性、能人型治村划分。国外较早形成的几种研究成果主要为精英循环理论、精英再生理论、侵蚀转型理论。
  富人治村现象之所以会出现,主要由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政策动因,党和国家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强调先富致富光荣。第二是经济动因,先富参政治村是村民基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第三是社会动因,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入,先富新贵积极谋求政治地位。第四是观念动因,村民“富有本事穷无能”的社会价值观念促使富人治村形成。
  社会上富人治村学界几种概念界定主要包括在私营实体经济经营上带头先干先富的“企业家治村”、被公认为对集体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能人治村”、文化素养、社会地位、管理能力相对“富裕”的“乡绅治村”。这批富人治村,在经济、文化、政治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富人治村模式在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有着不同的实践方式。富人治村对本村在基层政治管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上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但是富人治村模式也存在着问题,如:富人村官竞选程序缺乏规范化,一定程度上存在贿选的问题;富人村官的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总体上不是很高;富人村官有时会把乡村治理作为自己的副业来对待;富人治村属不稳定的个人之治,缺乏有力的制约监督机制。
  总体来说,富人治村模式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模式,对于这种模式出现的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公平公正的选举制度;规范富人治村的履职机制,强化监督透明力度:创造合适环境,规范富人治村的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富人村官的素质培养,提升理论文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于富人治村,我们更倾向于将其认为是村民自治在当下的一种特殊形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