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的影响
【6h】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促进皮瓣血供的应用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皮瓣在外科临床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整形外科、烧伤外科、矫形外科等运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皮瓣存活的关键是其血供的建立。虽然临床工作者做了大量努力,但皮瓣的坏死或部分坏死,仍是整形与修复重建外科急需解决的问题。促进皮瓣的血运重建,从而提高缺血皮瓣的存活率,是解决皮瓣坏死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提高皮瓣存活率。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bFGF)是最强有力的血管生长因子,能促进皮瓣血供建立从而提高皮瓣的存活率。按一定方式将两个生长因子配合使用,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血管生长的协同作用。 本实验即是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大鼠缺血皮瓣,以观察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缺血皮瓣血供恢复及血管建立的效果。 方法:选择Wistar大鼠40只,雌性,体重(300±20)g。随机分为四组,即注射VEGF与bFGF治疗组10只;注射VEGF对照组10只;注射bFGF对照组10只;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所有动物在实验前晚停止喂食,5%氯胺酮30mg/kg体重肌肉注射,麻醉后俯卧位固定,背部剃毛,碘酒酒精消毒。于每只大鼠背部形成一长8厘米、宽2厘米的缺血皮瓣。分别选取两个注射点:即分别距皮瓣蒂部2、6厘米,距皮瓣边缘各1厘米的肉膜层内。在治疗组每一注射位点分别注入VEGF50uL(6mg/L)和bFGFl50uL。在对照组每一注射位点分别注射等体积量的VEGF、bFGF、生理盐水200uL。每块皮瓣注射总体积400uL。在注射结束后,用3-0丝线将皮瓣原位间断缝合。创缘四周采用红霉素软膏涂抹。术后五天皮瓣断蒂。进行肉眼观察、皮瓣存活率的检测、单光子发射机断层摄影检测皮瓣血供、组织学观察、皮瓣皮下血管密度的检测。 结果:肉眼观察VEGF与bFGF治疗组皮瓣坏死面积最小,位于皮瓣远端;原位掀起皮瓣时见皮瓣出血活跃,出血量较多;筋膜上有更多的血管或血管网。VEGF与bFGF治疗组存活面积比为(88.73±1.47)%。与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治疗组皮瓣皮下血管断面数目较对照组增多,且有较多的更细小的血管。VEGF与bFGF治疗组T/NT。值为(1.762±1.147)。与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瓣皮下单位面积微血管计数VEGF和bFGF治疗组为(25.72±2.23)个/mm2。与VEGF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本实验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注射于大鼠缺血皮瓣促进了大鼠缺血皮瓣的存活。存活面积、血管数目显著高于两个单独应用组。认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明显促进了缺血皮瓣血管生成、血供重建,提高了缺血皮瓣的存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