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课桌形制设计及实践研究
【6h】

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课桌形制设计及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绪论

1.1研究的缘起

1.2核心概念界定

1.3文献综述

1.4研究的范围、意义和方法

2研究的理论基础

2.1“学为中心”的新课改理念

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2.4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3对本区和本校的课桌形制现状调查

3.1从对课桌形制的认识来看

3.2从课桌形制的设计主体来看

3.3从课桌形制的排列法和单个课桌的形状来看

3.4课桌形制中的人员座位分配考虑欠充分

3.5课桌形制与学科、教学内容的匹配不密切

4课桌形制的设计

4.1课桌形制的设计主体多元化

4.2课桌形制的设计形式多样化

4.3课桌形制的设计方法合理化

5课桌形制的实践(以社政课为例)

5.1茶话会课与同心圆式课桌形制

5.2辩论赛课与单排秧田式、对仗方阵式课桌形制

5.3探究课与模块式课桌形制

5.4角色扮演课与马蹄形课桌形制

6本研究取得的成效

6.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2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

6.3推动学校的课改进程

7研究结论与讨论

7.1研究结论

7.2研究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课桌形制的设计及实践(部分)

附录B 学生对课桌形制的评价(部分)

附录C 关于课桌形制的调查问卷

附录D 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课桌形制调查问卷

附录E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调查问卷柱状图

附录F 辩论赛课和秧田式、对仗方阵式课桌形制俯瞰图

附录G 课桌形制的课堂观察记录表——辩论赛课课堂观察

在 学 研 究 成 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更好地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从2014年起,全区初中学校开始全学科、全班级、全方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建设以“学为中心,生动课堂”为主题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本校也积极响应课改号召,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改变传统的“秧田式”课桌形制,创设新的课桌形制以更好地适应新课堂。笔者也尽己所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新的课桌形制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与实践。
  本文共分为七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的缘起、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文献综述、研究的范围、意义和方法等。
  第二章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学为中心的新课改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等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第三章为课改中课桌形制的现状调查。从“课桌形制的认识”“课桌形制的设计主体”“课桌形制的设计形式”“课桌形制的人员座位分配”“课桌形制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关系”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第四章为课桌形制的设计。从“课桌形制的设计主体多元化”“课桌形制的设计形式多样化”“课桌形制的设计方法合理化”这三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本章的内容是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对课桌形制调查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设计。
  第五章为课桌形制的实践。此实践以笔者及同事所教的社政学科为例,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与之相匹配的的课桌形制进行了实践尝试和验证。通过笔者的课堂实践、课堂观察、课后调查和访谈等,对课桌形制的实践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第六章为本研究取得的成效。从课桌形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了学校课改的进程”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第七章为研究的结论和讨论。从“课桌形制的设计及实践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可推广性”和“课桌形制的改革受秧田式课桌形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进行了说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