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学视域下的教育与幸福研究——论增进人生幸福的教育
【6h】

人学视域下的教育与幸福研究——论增进人生幸福的教育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综述

3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2章、人生幸福是教育的应然追求

1人学视域下的“幸福”

2人生幸福是生活的终极追求

3人生幸福是教育的应然追求

第3章 当前教育中幸福失落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1当前教育中幸福失落的现状

2当前教育中幸福失落的原因

第4章 增进人生幸福的教育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自由发展

2坚持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素质教育

3实施多元评价,培养和谐的幸福观念

4走进生活世界,提高创造幸福的能力

后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幸福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确证,它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所以人人都在追求它。教育作为一个培养人的事业,与幸福有着紧密的关联。教育与幸福的联接点就在于“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幸福?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尝试对此进行分析,就教育就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去培养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进人生幸福的若干教育策略。
  论文具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1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相关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2章首先从马克思人学理论入手,阐述了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需要,人的价值和意义,人的自由和发展,对幸福进行了人学视域下界定,并对幸福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幸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从而为增进学生的人生幸福作出贡献。
  第3章主要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田野考察,分析了学生幸福失落的现状和原因。一方面分析了当前教育中学生幸福失落也就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失落现状,主要表现为:人的存在和需要的失落,学生作为自然性存在和需要、社会性存在和需要、精神性存在和需要的失落使得学生幸福不断失落;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失落,学生作为生命发展的主体性受到忽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自觉性被压制,因而失去了作为幸福主体的幸福感受;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失落,学生作为价值主体的地位被忽视,学生的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的失落导致学生自我的迷失,幸福的失落;人的生成与发展的失落,发展内容上片面化,发展途径被窄化,全面发展的失落导致学生幸福的失落。另一方面对当前教育中幸福的失落也就是人的失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教育目的的悖离,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悖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成人文化的桎梏,学生主体地位被学校文化、教师文化、家长文化所压制;价值理性的迷失,工具理性的膨胀使得学生被学校、教师和自身所异化;现实生活的脱离,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的生活世界和精神的生活世界。
  针对上述问题,第4章就成人文化的桎梏、教育目的的悖离、价值理性的迷失、现实生活的脱离几个方面提出了增进人生幸福的教育对策:第一,要反对成人文化的压制,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在理论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实施,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就是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发展的自主性、自为性和自觉性,正确认识成人控制与学生自由的关系。第二,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首先要在认识上避免错误观念,其次要认识到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活动,最后要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主体力量。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实施形式,要全面促进学生自然性素质、社会性素质和精神性素质的发展。第三,针对价值理性的迷失,提出要坚持多元评价,要尊重学生价值的主体性、全面性和个性化,让学生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和谐的幸福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和谐的幸福观要从学生主体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几个方面系统进行。第四,坚持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既要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也要走进学生的内心的生活世界,唤醒学生的内在精神。教育增进人生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创造幸福的能力包括改造自然世界以满足自然性需要的能力、改造社会世界以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能力、改造自身的精神世界以满足精神性需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要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得到发展和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