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贴沙河原生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关系的初步研究
【6h】

贴沙河原生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关系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前言

1.1 原生生物简介

1.1.1 藻类

1.1.2 原生动物

1.2 原生生物的应用

1.2.1 原生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2.2 原生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1.2.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水域原生生物群落调查方法综述

1.3.1 样点设置

1.3.2 采样方法

1.3.3 样品处理及鉴定

1.3.4 分析方法

1.3.5 问题及展望

1.4 杭州市贴沙河水域环境介绍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点设置

2.2 样品采集

2.3 物种鉴定及统计

2.4 理化指标分析

2.5 生物数据处理

2.5.1 种类数的统计

2.5.2 物种丰度的统计

2.5.3 优势种的计算

2.5.4 多样性指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贴沙河水质理化指标

3.1.1 水温(T)变化特征

3.1.2 pH值变化特征

3.1.3 溶解氧(DO)变化特征

3.1.4 生化需氧量(BOD)变化特征

3.1.5 化学需氧量(COD)变化特征

3.1.6 总磷(TP)变化特征

3.1.7 总氮(TN)变化特征

3.2 贴沙河原生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3.2.1 贴沙河原生生物物种组成

3.2.2 贴沙河周年和空间物种组成特征

3.3 原生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3.3.1 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d)

3.3.2 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H')

3.3.3 均匀度evenness(J)

4 讨论

4.1 贴沙河原生生物组成特征

4.2 贴沙河原生生物周年变动规律及对水质的反映

4.2.1 原生生物周年组成特征

4.2.2 周年优势种分布

4.2.3 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周年变化

4.2.4 原生生物周年变动与水质的关系

4.3 贴沙河原生生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对其水质的反映

4.3.1 各样点原生生物物种的分布

4.3.2 各样点多样性指数对水质的反映

4.3.3 运用污染评价值对水质的评价

4.4 水质理化评价

5 小结

5.1 概述

5.2 污染原因

5.3 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对杭州市饮用水备用水源——贴沙河,进行原生生物群落(主要包括藻类和原生动物)调查,设置四个样点,每月定期采样。研究了该特征性水域中的原生生物群落组成特征及其与水质变动之间的关系。共鉴定藻类和原生动物226种,其中硅藻67种,黄藻1种,甲藻4种,金藻4种,蓝藻17种,绿藻84种,裸藻11种,隐藻6种,原生动物(纤毛虫和肉足虫)32种。硅藻、绿藻和蓝藻为贴沙河的主要构成类群。
   在周年变动中,物种丰度表现出夏季高峰的单峰型特征。冬季以硅藻为主,春秋以硅藻和绿藻居多,夏季最明显的是蓝藻大量生长,形成蓝绿硅藻格局。生物多样性指数显示出春秋较高,夏季稍低,冬季最低的规律。周年理化指标和生物数据相关关系分析显示,BOD变化与种类数、丰富度变化成显著正相关,与丰度变化成极显著正相关;总氮变化与种类数、丰度、丰富度都成显著负相关。
   在空间变动中,物种丰度有较大差异,样A和样B较高,样C次之,样D最低。对各样点水质分析发现,从样A到样D,TP具有显著差异,逐渐升高,DO虽无显著差异,但也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各生物多样性指数显示贴沙河受到了一定的污染,但并没有反映出各样点的明显差异。对污染评价值的计算确定了各样点均处于中性污染带。
   研究表明,藻类和原生动物在水质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指示出贴沙河水质目前处于中度污染中,分析了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