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威胁的错误知觉分析:以美国的“中国威胁论”为例
【6h】

威胁的错误知觉分析:以美国的“中国威胁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 选题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 课题学术研究状况

1. 威胁及威胁认知的研究现状

2. 错误知觉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3. 对“中国威胁”的研究现状

三、 难点、创新及论文框架

第一章威胁认知与错误知觉

第一节“威胁”的内涵

一、 “威胁”概念探究

二、 国际政治中的“威胁”

第二节威胁认知与错误知觉

一、 国际政治中的认知心理分析

二、威胁认知

三、 错误知觉及其生成

第二章对美国“中国军事威胁论”的错误知觉分析

第一节美国的“中国军事威胁”论点

第二节美国防部的《中国军力报告》

一、 中国军事现代化

二、军费问题

三、 台海军力

第三节错误知觉的产生及其分析

一、 美国对中国军力提升的错误知觉及分析

二、 美国对中国军费问题的错误知觉及分析

第三章美国“中国经济威胁论”的错误知觉分析

第一节美国的“中国经济威胁”论据

一、 夸大估算中国经济

二、 中美贸易顺差及其威胁美国就业机会

三、 “大中华经济圈”的发展及形成

四、 “输出通缩”与人民币汇率问题

第二节美国“中国经济威胁论”的错误知觉及分析

一、 诱发定势—草木皆兵式的认知

二、 认知相符—先入为主式的认知

第四章美国“中国文明威胁”认知的错误知觉分析

第一节“黄祸论”与“文明的冲突”

一、 美国的“黄祸论”

二、 文明冲突:中华文明的“威胁”

第二节对美国“中国文明威胁”的错误知觉分析

一、 晕轮效应和社会刻板印象造成的错误知觉

二、 “二元论”式的“历史包袱”引发的错误知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是美国对中国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客观情况认知所得出的“威胁认知”的结论。对“中国威胁”的认知,是作为认知主体的美国对作为认知客体的中国各种相关信息的处理过程,这个过程由于受到认知主体自身的认知局限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美国所得到的有关“中国威胁”的认知中存在错误知觉,这种错误知觉决定了美国的“中国威胁论”的错误本质。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错误知觉的产生是由于认知主体以及认知客体之间的互动中产生了某种非客观或非理性的过程。从国际关系理论中外交政策分析认知学派的角度进行分析,决策者受自身认知条件的局限,会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产生错误的认知或错误知觉。而在错误知觉的产生中,尤其以基于主体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推理而对威胁信号进行选择性的心理推论为主,由于对威胁的感知本身就是比较模糊的,所以在威胁认知中就很容易产生错误知觉。 本文旨在以认知过程中错误知觉的视角对美国的“中国威胁论”进行分析,从军事、经济、文明三个方面对美国的“中国威胁论”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述,从而证明美国形成的“中国威胁”认知的错误。本文将以错误知觉分析为方法,以国际关系微观分析理论为框架,以研究“威胁”、“威胁认知”为系统研究的基础,从认知分析的角度研究美国在对中国“威胁”的认知中产生的错误知觉,并通过指出这些错误知觉,使美国在今后对中国认知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错误知觉,消除它们对中国的负面印象,以实现中美两国的更良好的沟通,进而促进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