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6h】

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检查

1.4 入选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手术器械及仪器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辅助治疗

2.5 疗效评价标准及随访

3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肿瘤分型

2 切除等级

3术后并发症及预后

4 肿瘤复发

5 病理学分型

讨论

1 上矢状窦解剖特点、肿瘤起源及临床表现

2 术前影像学评估及分型

3 手术切除肿瘤及术中保护回流静脉的意义

4 受累矢状窦的处理及肿瘤复发

5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治疗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介绍我们对于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治疗经验,阐述术中对于重要结构组织保护的意义,以期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成功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
  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36例。对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SimpsonI级切除4例(11.1%),Ⅱ级切除15例(41.7%),Ⅳ级切除17例(47.2%),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脑水肿及梗死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均恢复工作生活良好;术后5例肢体肌力有所改善;10例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新发或加重,其中7例1—8周逐渐恢复,3例一侧肢体不全瘫痪。17例(Ⅳ级切除)术后1个月内行放射治疗。术后25例随访,随访时间3月-3年。3例Ⅳ级切术后1~3年复发,均再次手术。
  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避免脑皮质的损伤、中央沟静脉及引流静脉的保护和上矢状窦的合理处理均可以保证和提高手术的疗效。对于瘤周水肿明显与功能区脑组织粘连紧密、与中央沟静脉以及瘤周引流静脉粘连以及侵入矢状窦腔的肿瘤不可过分追求全切而损伤功能区脑组织、引流静脉以及上矢状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