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nterTan与PFNA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差异
【6h】

InterTan与PFNA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差异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3 手术方法

4 术前、术后处理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两组固定方式治疗的术中资料

2 两组固定方式患者术后血常规变化

讨论

1 股骨粗隆骨折固定方式的选择

2 对隐性失血的认识

3 隐性失血在围手术期的表现

4 隐性失血的临床价值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3D打印技术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修复中的应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 InterTan系统两种治疗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科采用髓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40例,男15例,女25例; InterTan髓内钉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在患者术前、术后1d、3d、7d抽血复查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及红细胞比容,根据Gro 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出各组术后隐性失血,评估患者两种手术方式的对隐性失血的影响。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出血量及术后隐性失血量方面的比较,PFNA组均较 InterTan组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固定方式的切口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两种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的固定方法相对比, PFNA组较 InterTan组在控制术后隐性失血情况更有优势;而InterTan固定装置在术后骨折稳定性及对骨折的加压作用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