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皮肤组织学研究及微皮纹在沙蜥属分类中的应用
【6h】

皮肤组织学研究及微皮纹在沙蜥属分类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注释说明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蜥蜴皮肤的组织学结构

1.2蜥蜴微皮纹

1.3鳞片感受器

1.4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组织切片部分

2.2扫描电镜部分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各种沙蜥的微皮纹

3.1.1蜥蜴背部、鼻部鳞片各形态性状编码

3.1.2各种蜥蜴皮肤的扫描电镜结果1

3.1.2各种蜥蜴皮肤的扫描电镜结果2

3.1.2各种蜥蜴皮肤的扫描电镜结果3

3.2皮肤的组织学结构

第四章讨论

4.1影响微皮纹的进化因素

4.2皮肤组织学结构及其可能的功能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对于鳞片感受器是否是机械性刺激感受器,是否具有感受辐射热的功能的问题,本研究对旱地沙蜥和草原蜥的皮肤进行的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结果显示,鳞片感受器是位于鳞片凹窝中的帽状突起,表面呈圆盘状结构,其上有感觉毛。鳞片感受器可能为机械性刺激感受器,可能具有感受辐射热的功能。通常一个鳞片仅有一个鳞片感受器,但发现鼻部鳞片上分布有多个鳞片感受器,这表明鼻部为机械感受敏感部位。关于微皮纹可能的进化因素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特定的微皮纹特征与某些功能相关,例如利于蜕皮、增加机械力量,减少基质和鳞片间的摩擦、帮助清除污物、运动、分泌信息素、防止污垢附着等;另一种是显微皮纹特征主要受系统进化因素影响。对于皮纹特征的这两种可能的进化因素,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对11种沙蜥的皮肤及鳞片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境下的旱地沙蜥具有一些不同的微皮纹特征,同一生境的沙蜥之间的微皮纹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这说明一些微皮纹的进化主要受系统进化的影响,也有一些微皮纹特征主要受生态环境的因素影响。对于分布于中国的11种沙蜥及其近缘种草原蜥和新疆岩蜥的背部及鼻部的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某些微皮纹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可以用于沙蜥分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