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部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6h】

新疆部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BVDV的病原学简介

1.1.1 BVDV的分类

1.1.2 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

1.1.3 BVDV的培养特性和生物型

1.1.4 基因组结构

1.1.5 基因型分型

1.1.6 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1.2 BVDV的流行病学调查

1.2.1 流行历史和地区分布

1.2.2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1.3 检测和诊断技术

1.3.1 免疫学诊断方法

1.3.2 血清学方法

1.3.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3.4 病毒分离培养

1.4 BVDV的防控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血清学调查

2.1 实验材料

2.1.1 牛血清样品

2.1.2 诊断试剂盒

2.1.3 实验仪器

2.1.4 样品处理

2.2 实验方法

2.2.1 BVDV抗原的ELIA检测

2.2.2 BVD抗体检测结果

2.3 实验结果

2.3.1 血清学检测结果

2.3.2 不同年龄段的检测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牛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3.1 实验材料

3.1.1 毒株、细胞和被检样品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3.2 实验方法

3.2.1 RT-PCR检测

3.2.2 目的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3.2.3 测序序列的比对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3.2.4 基因型的地理生态分布图绘制

3.3 实验结果

3.3.1 RT-PCR检测结果

3.3.2 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3.3.3 测序序列的分析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3.3.4 BVDV基因型的地理生态分布图

3.4 讨论

第四章 BVDV的分离及鉴定

4.1 实验材料

4.2 方法

4.2.1 病毒的分离

4.2.2 病毒的鉴定

4.3 结果

4.3.1 RT-PCR结果

4.3.2 分离毒株的生物型判定

4.3.3 病毒毒力(TCID50)和对阳性血清的中和效价的测定

4.3.4 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结果

4.3.5 琼脂扩散实验结果

4.3.6 部分理化特性的检测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virus,BVD/M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可引起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疾病—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给畜牧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其危害性也日益严重。目前,该病尚未有有效的防控措施。因此,获得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该病的后续防控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采用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新疆16个地区不同牛场采集的血清、全血和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到的阳性样品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通过对1171份样品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抗体阳性率为81.9%;抗原阳性率为1.5%。应用RT-PCR方法对566份样品进行检测,从中检测到了21株阳性BVDV样品。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绘制其进化树,并初步绘制出了新疆部分地区BVDV病毒的地理生态分布图,其中17株为BVDVⅠ型,4株为BVDVⅡ型。应用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利用RT-PCR方法和直接荧光免疫检测进一步鉴定病毒,最后测定病毒的病毒滴度和对阳性血清的中和效价,并进行病毒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发现7株为致细胞病变型,14株为非致细胞病变型。所测得的病毒滴度为1.04×103~6.02×108 TCID50/0.1mL,21株阳性样品对BVDV阳性血清的中和效价为1∶21~1∶25。分离的病毒对温度、乙醚、氯仿和胰酶很敏感。新疆地区的BVDV流行株有BVDV1b亚型、Ⅰ型未知亚型和BVDVⅡ型。研究成果为BVDV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