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面积脑梗死的内外科治疗比较以及影响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的探讨
【6h】

大面积脑梗死的内外科治疗比较以及影响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综述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大面积脑梗死后实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各个因素,找寻适合手术的患者,以进一步的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的预后并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治疗。并通过对比去骨瓣减压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方法:分析66名大面积脑梗死后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和52名大面积脑梗死后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总体预后情况以及存活患者的致残情况。并以60岁为分界后分别分析60岁以下的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之间的死亡率,总体预后以及存活患者的致残率的情况,60岁以上的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之间的死亡率,总体预后及存活患者的致残情况。分析手术组患者各个因素对于患者总体预后和生存率的影响,包括年龄,术前的CT上显示的体积和中线移位情况,术前的NIHSS评分,梗死发作到手术的时间间隔,发病原因,优势半球和非优势半球,患者是否昏迷,瞳孔是否等大等。 结果: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较:死亡率低,总体预后好,未死亡患者的重度致残率低(P<0.05),都有统计学差异。60岁以下的手术组患者与保守治疗组的患者比较:死亡率低,总体预后好(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存活患者的重度致残低(P>0.05),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60岁以上的手术组患者比保守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低,总体预后好,存活患者的重度致残率低(P<0.05),都具有统计学差异。手术组患者55岁以上相比于55岁以下患者的死亡率高,总体预后不好以及存活患者的重度致残率高(P<0.05),都有统计学差异;术前CT上显示的体积大于370cm3比小于370cm3的患者死亡率高,总体预后不好,存活患者的重度致残率高(P<0.05),都有统计学差异;术前的CT显示的中线移位大于10mm比小于10mm的患者死亡率高,总体预后不好,存活患者的重度致残率高(P<0.05),都有统计学差异;术前的NIHSS评分在19分以下比19分以上的患者死亡率低,总体预后好以及存活患者的重度致残率低(P<0.05),都有统计学差异;梗死发作距手术的时间与总体预后无明显的关系(P>0.05)。以病因分类心源性栓塞发病的预后好的患者梗死发作距手术的时间间隔较之预后不好的患者的时间间隔长(P<0.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行颅内减压的患者死亡率较颅外减压的患者要高(P<0.05),有统计学差异。优势半球和非优势半球的手术后的预后情况以及语言情况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有昏迷,瞳孔不等大的患者的死亡率较高(P<0.05)。 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的患者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在年轻的患者。55岁以下,术前的CT上的体积小于370cm3,术前的CT上显示的中线移位小于10mm,术前的NIHSS评分小于19的患者手术后的预后情况比较好。梗死发作到手术的时间对于患者手术后预后情况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建议在脑干受损之前早期进行手术。心源性栓塞的患者的预后较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