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盐酸纳美芬拮抗舒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呼吸抑制
【6h】

盐酸纳美芬拮抗舒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呼吸抑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拮抗舒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术后呼吸抑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平行研究方法,研究药物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阳性对照药物为国产盐酸纳洛酮注射液。64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18~25 kg-1·m2,ASAⅠ或Ⅱ级,术毕存在呼吸抑制,随机分为2组:试验(A,纳美芬)组和对照(B,纳洛酮)组,每组各32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1、舒芬太尼0.5 ug·kg-1和罗库溴胺0.6 mg·kg-1,以2%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中IPPV通气,潮气量(VT)8~10 ml·kg-1,呼吸频率(RR)10~15 bpm,(吸呼比)I/E=1/1.5。麻醉维持:吸入七氟烷,保持呼末浓度1.7~2.2%,静脉输注丙泊酚50~100μg·kg-1·min-1,间断静注舒芬太尼0.2~0.6μg·kg-1·h-1,术中根据需要追加罗库溴胺(手术结束前30 min不再给予)。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输注丙泊酚和七氟醚吸入。术中维持心率、血压于基础值上下30%范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5 mmHg。术毕患者定向力恢复,呼之睁眼,抬头5秒、能举手,存在呼吸抑制。随机给予研究药物(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或对照药物(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观察呼吸恢复情况,5分钟后可重复用药,直至患者呼吸恢复满意。记录用药前、用药后2 min、5 min、之后每间隔5 min直到拔管后5 min的血流动力学(MAP、HR)及呼吸功能参数(VT、RR、呼吸暂停、PetCO2、SpO2)变化;注入纳美芬/纳洛酮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用药后10 min呼吸恢复率;用药前及拔管后5 min意识状态评分变化(Ramsay镇静评分);用药总量及10 min给药量。术后一日测定肝肾功能(ALT、AST、BUN、Cr)、血常规(RBC、HGB、WBC、PLT)、尿常规(PRO、RBC、WBC)并复查12导联心电图。记录各项试验室指标、心电图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治疗情况及转归。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4.74±0.58)vs(5.06±0.39)min和(6.29±0.74)vs(6.83±1.02)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纳美芬后10 min,两组呼吸恢复率分别为96.88% vs93.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总量及10 min用药量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各时点MAP升高,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渐恢复至用药前水平;用药前后HR变化不明显。两组用药后呼吸功能明显改善,RR、PetCO2及呼吸暂停时间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意识状况明显改善,拔管后5 min Ramsay评分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Ramsay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一日各有1例患者血WBC升高,B组有1例ALT和AST升高,均有临床意义而记入不良事件,密切观察,未行特殊处理,术后3、7天复查两次,均恢复至正常范围。A组不良事件1例,发生率3.13%,B组2例,发生率为6.2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观察中未见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用于拮抗舒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术后呼吸抑制,效果确切,疗效与等效剂量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相同,临床常用剂量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