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6h】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CMBs病灶的分布

1.2.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1.2.3 CMBs与脑白质稀疏和腔隙性梗死相关性分析

1.2.4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相关性分析

1.3 讨论

1.3.1 CMBs的发生率及分布特点

1.3.2 CMBs相关因素

1.3.3 CMBs与抗栓、抗凝、溶栓治疗

二、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和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学方法应用

2.2 结果

2.2.1 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s组和无CMBs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2.2.2 CMBs组和无CMBs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2.2.3 累及不同部位CMBs与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2.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脑微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登记分析,利用头颅核磁共振常规序列成像和T2*加权梯度回波成像观察脑微出血的数目及部位,结合脑白质病变程度与认知功能评估相关性分析,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均行常规序列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ing,MRI)以及T2*梯度回波加权磁共振成像(T2*-weighted gradient echo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扫描,记录CMBs病灶数和部位,采用Fazekas方法对脑室旁白质高信号(Periventricular hyperintensity,PVH)和深部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hyperintensity,DWMH)独立评分,部分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详细记录患者人口基本信息及吸烟、高血压等相关因素及血脂、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检查结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价神经功能,根据T2*梯度回波核磁影像是否检出微出血病灶,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CMBs阳性组和CMBs阴性组,分析微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按照不同部位根据两种不同分类方法分为①累及皮层-皮层下CMBs组和无皮层-皮层下CMBs组②累及深部CMBs组和无深部CMBs组,分析累及不同部位发生微出血的病因。
   从中选择84例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CMBs组和无CMBs组,进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脑白质稀疏严重程度、腔隙性梗死病灶数目等与认知功能相关因素的基线对比,并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ini MentalState Exam,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进行两组认知功能评估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认知各领域评分差异。根据不同部位应用两种不同分类方法分为①累及皮层-皮层下CMBs组和无皮层-皮层下CMBs组②累及深部CMBs组和无深部CMBs组,分析累及不同部位CMBs认知损害特征。
   结果: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12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CMBs阳性组患者共31例,CMBs阴性组患者共91例,CMBs检出率为25.41%;共发现微出血病灶238个,位于脑深部区域CMBs的病灶数为144个,位于皮层-皮层下区域CMBs的病灶数94个。
   2.单因素分析显示CMBs阳性组患者年龄高于CMBs阴性组患者,CMBs阳性组患者合并高血压、脑白质稀疏、腔隙性梗死及既往卒中史比例均高于CMBs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s阳性组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史比例(70.97%)与CMBs阴性组(53.85%)比较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腔隙性梗死与缺血性脑血管病CMBs的发生独立相关。(OR=1.051,P=0.033;OR=3.906,P=0.028;OR=3.499,P=0.036)。累及皮层-皮层下CMBs的发生与年龄独立相关(OR=1.066,P=0.045),累及深部CMBs的发生与高血压独立相关(OR=4.629,P=0.015)。
   4.脑室旁白质和深部白质高信号分级、腔隙性梗死病灶数目与CMBs的数目分级相关(r=0.383,P<0.001;r=0.327,P<0.001;r=0.351,P<0.001)。
   5.CMBs阳性组与CMBs阴性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差异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
   二、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与认知障碍相关性分析:
   1.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CMBs组患者MMSE、MOCA总分及视空间/执行、注意、延迟回忆评分均低于无CM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累及皮层-皮层下CMBs组的患者MMSE、MOCA总分及视空间/执行、注意、语言、延迟回忆评分低于无皮层-皮层下CMBs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累及深部CMBs患者MMSE、MOCA总分及视空间/执行、注意评分低于无深部CMBs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年龄增高、高血压、腔隙性梗死是其发生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的增高是主要累及皮层-皮层下部位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主要累及深部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血小板药物的服用与微出血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2.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白质稀疏程度和腔隙性梗死数目与脑微出血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推测三者之间可能有相似的血管病变基础,为脑小血管病的不同的神经影像表现。
   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微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大血管病变无明显相关。
   4.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微出血可导致总体认知功能下降,尤其与视空间/执行、注意、延迟回忆的认知领域受损有关。推测微出血的发生可能加重了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5.合并不同部位微出血的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出现总体认知功能下降同时,表现不同认知功能领域受损的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