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菌毒炎并治”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部分血清学指标影响
【6h】

“菌毒炎并治”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部分血清学指标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脓毒症的认识

3 “菌毒炎并治”治疗方案的理论基础

4 凉膈散方药探讨及现代药理研究

5 “菌毒炎并治”方案对于脓毒症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

6 “菌毒炎并治”方案对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

7“菌毒炎并治”方案在改善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方面的作用

8 “菌毒炎并治”方案对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生存率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脓毒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炎症反应参数、凝血功能指标、APACHEI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14及28天生存率等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对照观察“菌毒炎并治”的治疗方案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脓毒症治疗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有益的帮助。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西医基础治疗(参照《2012年国际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包括早期广谱抗生素、液体复苏、预防应激性溃疡、控制血糖、脏器支持和基础病因治疗等)和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疗程7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凉膈散颗粒剂150ml,口服或鼻饲,每日2次,疗程7天。于入组当天、给药后第3天、第7天或死亡前,分别观察患者相关症状体征,检测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全项、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TNF-a、IL-1β、IL-10并进行APACHE-II评分、DIC评分,随访14天、28天生存率。
  结果:
  1.在炎症反应指标方面,治疗组的体温降低幅度相对于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WBC、PCT、TNF-a水平较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
  2.在凝血功能指标方面,治疗组APTT未见明显延长,对照组治疗第7天AP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3天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7天PLT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7d天DIC评分比治疗前下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3.对照组和治疗组APECHE-I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治疗组第7天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第3、7天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患者第7天中医症候积分相对于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体现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综合疗效,对照组与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20%和60%;两组比较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
  4.对照组与治疗组第14天死亡率分别为24%和16%,28天死亡率分别为32%和24%,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菌毒炎并治”治疗方案对降低高热脓毒症患者体温更有效,降低WBC、PCT、CRP水平,能够更好的降低患者体内TNF-a的浓度,从源头上抑制“炎症瀑布反应”的发生,能够促进IL-10的释放,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来调节促炎和抗炎反应的动态平衡,有助于全身炎症反应的控制。该治疗方案还能够改善部分凝血功能指标,阻断脓毒症继发性纤溶亢进和纤维蛋白原的消耗,改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促进脓毒症患者病情好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