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天津市河东区水痘流行特征及疫情影响因素研究
【6h】

天津市河东区水痘流行特征及疫情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1.了解天津市河东区2010~2013年水痘发病概况及流行特征。 2.分析河东区水痘疫情特征和疫情涉及到的水痘病例的临床特征和疫苗接种史,探讨影响水痘疫情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 3.分析水痘疫情中病例的经济负担,分析处置疫情产生的成本效益,为制订水痘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1.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2010~2013年天津市河东区水痘发病的相关资料,分析水痘发病率和流行特征;从河东区CDC传染病控制科收集辖区内2010~2013年所有达到聚集及以上级别的水痘疫情调查处置的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运用专业流调表对病例开展调查,并计算暴发疫情中病例的经济负担、处置疫情的花费及预计减少的经济损失,分析处置疫情的成本效益。 2.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及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或M(P25,P75)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分类变量采用秩和检验,线性关系采用趋势性x2检验,疫情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判定中P值取单侧概率,检验水准α定为0.05。 结果: 1.2010~2013年河东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2010~2013年河东区共报告水痘病例2684例,平均年发病率74.22/10万,年发病率逐年下降;男性病例1446人,发病率78.37/10万,女性病例1238人,发病率74.08/10万,男女性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P=0.141);从1岁起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至10~15岁组发病率最高(642.50/10万),之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水痘发病呈现冬春季(3~5月、11月至次年1月)两个高峰,冬季峰高于春季峰;全区12个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大直沽街(98.88/10万)、向阳楼街(97.17/10万)和二号桥街(92.81/10万)。 2.河东区水痘疫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2010~2013年河东区共报告水痘疫情28起,8起达到暴发疫情标准。小学疫情数最多(23起,82.15%),且暴发疫情全部集中在小学。疫情呈现冬春季两个高峰(3~4月,11~12月),冬季峰高于春季峰。水痘疫情及暴发疫情均在11月份高发,且具有学校聚集性,4所学校超过2起。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24∶1,年龄集中在7~12岁(占83.46%)。聚集疫情中各年级病例所占比例较为均匀,而暴发疫情六年级学生占50.90%。疫情报告时间距首例病例发病时间间隔越长(即报告越不及时),疫情波及到的班级数越多,疫情的持续时间越长。此外,8起暴发疫情中有5起存在班级/年级/校区间交流学习、集会等活动。疫情涉及病例中,所有病例均出痘,出痘少者占72.18%;48.90%出现发热。73.52%的病例临床症状最先出现出痘或出痘与发热同时出现,83.48%的病例水痘最先出现在头颈部与前胸后背处。突破病例年均占67.80%,且有逐年增加趋势。 3.水痘疫情中病例的经济负担和疫情处置的成本效益4起水痘暴发疫情中病例人均经济负担为430元,按天津市年均水痘发病7361例推算天津市所有水痘病例年均疾病负担约为316.52万元。4起暴发疫情造成经济损失约1.39万元。为疫情投入326人时,病例误课1705天。因疾控部门及时处置疫情,预计减少469人发病,减少误课4690天,减少误工1407天,减少经济损失约20.18万元。因处置疫情产生的成本效益比为1∶14.5。 结论: 1.2010~2013年河东区水痘病例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突破病例数逐年增加。水痘病例15岁以下占68.44%,从1岁起发病率逐渐升高,至10~15岁组达到高峰,之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 2.河东区水痘疫情呈现冬春季两个高峰,多于11月份高发,需提前防范。小学疫情数最多,且呈现学校聚集性。疫情扩散最主要的因素为发现疫情后报告的不及时,从而延误了疾控专业人员调查处置的及时性。 3.及时处置疫情能有效降低发病人数,进而减少经济损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