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轼之道的诗性阐释——对苏轼《和陶诗》的一种研究
【6h】

苏轼之道的诗性阐释——对苏轼《和陶诗》的一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 论

第一部分苏轼之道的阐述

一、辨道

二、苏轼在险恶的仕宦环境中守“道”

三、苏轼在高涨的文化氛围中明“道”

(一)“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

(二)儒家伦理原则“仁”的凸显

(三)儒家天命观的应用

(四)其它

第二部分苏轼与陶渊明“相引以造于道”

一、元祜时期,苏轼与陶渊明“相引以造于道”

(一)《问渊明》:探索陶渊明之内心世界,并明己之志

(二)逍遥自适内涵的挖掘:善于守贫

(三)《和陶饮酒二十首》:将渊明善于守贫的超然运用为善于仕宦的超然

二、苏轼岭海和陶之原由

(一)“要当尽和其诗乃已耳”:延伸《和陶归园田居》中的精神天地

(二)为免诗祸,和陶见志

第三部分苏轼和陶诗:苏轼所造之道的诗性阐释

一、在议论中见“道”充的高情壮怀

(一)以议论表现超然的情怀

(二)《和陶桃花源》:道充心境的物境变现

(三)苏轼议论与苏轼之道

二、于述贫诗中见“道”充的从容不迫

三、赞美仁人义行,表现有道不孤

四、在济世的言行中体现“道”

(一)“现实性”诗篇与苏轼之“道”

(二)“政治性”诗篇与苏轼之“道”

(三)历史题材诗篇与苏轼之道

五、在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中寄寓“道”

六、道家与苏轼所造之“道”的表达

余论: 苏轼之道的悲剧性

一、从《和陶咏二疏》、《和陶咏三良》说起

二、自由、乐感体验的两种不同来源之比较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摘要

宋代伟大诗人苏轼,在晚年追和东晋与刘宋之交的另一位伟大诗人陶渊明,创作了124首和陶诗。作者对苏轼和陶诗的思想性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苏轼和陶诗是他晚年所造之“道”的诗性阐释。作者所理解的苏轼之“道”,用苏轼自己的话说,就是“物莫吾测而德充”。它是以儒家伦理原则“仁”为核心,辅之以宋代各种文化成果修为而成。苏轼之“道”,类似于道家所描述的万物生长总原理的自然之“道”。实际上苏轼就是以自然之“道”为理想模式提出自己的修为境界。作者结合苏轼晚年的出处行迹,结合苏轼对《易》、《论语》等典籍的阐发,来申明苏轼之“道”。作者在具体分析苏轼和陶诗时,将和陶诗详细划分为六个部分,以从不同的方面探讨苏轼之“道”在诗中流露的各种样态。作者还论及了苏轼之“道”的悲剧性,以引起人们对苏轼之“道”的理性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