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朱有燉杂剧创作的文化品格
【6h】

朱有燉杂剧创作的文化品格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朱有燉之生平经历与周藩际遇

第一节 洪武时期:年少得宠,委以重任

第二节 建文时期:父子羁累,家邦荡析

第三节 永乐时期:歌颂太平,屡受牵连

第四节 宣德前期(宣德四年之前):主政周藩,兄弟倾轧

第五节 宣德四年至正统四年:遭世隆平,奉蕃自暇

第二章 朱有燉杂剧作品版本及流传概况

第一节 朱有燉杂剧现存主要版本

第二节 朱有燉杂剧作品题材分类

第三章 道德文化与朱有燉杂剧创作

第一节 理学浸染与崇理倾向

第二节 明初戏曲风教观——敷陈教化

第三节 台阁风尚与歌咏太平

第四章 民间文化与朱有燉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开封传统文化影响

第二节 取材趋向于民间化

第三节 开封宗庙文化的繁盛

第四节 与开封文人的交游

第五章 宫廷文化与朱有燉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礼乐制度与朱有燉杂剧创作

第二节 皇室贵族的身份与朱有燉杂剧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朱有燉(1379-1439)是中国明初重要的藩王剧作家,享有“明代第一杂剧作家”美誉。①他在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尤其是他所作的31本杂剧,至今全部留存于世,风靡于明清两代,受到时人极高的评价。但是近代以来,由于受到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有些学者对于朱有燉的评价显然有失偏颇,认为他的作品不过是藩王贵族闲暇时的无病呻吟,久负盛名的朱有燉的杂剧研究也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对其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对其杂剧创作成因的分析往往着眼于明初激烈的党争环境,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近笔者将以文化为切入点,从道德文化、民间文化、宫廷文化分析其杂剧创作的文化品格。
  第一部分,论朱有燉的生平经历。以朱有燉以及明初周藩遭遇为核心,以时间为序及生平遭遇的重要事件为线索,描绘出其创作心路历程。
  第二部分,论朱有燉的杂剧作品。以版本目录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单概述和梳理朱有燉杂剧的现存版本,并对其杂剧作品的分类进行简单整理。概述了朱有燉杂剧的主要类别,为后文的分析提供了具体范围。
  第三部分,论道德文化与朱有燉杂剧的创作。明初的主流思想、中央文化政策及文学风尚不同程度上带有道德说教的色彩,戏曲发展也深受其影响。在思想文化上,明初帝王极力推崇程朱理学,大力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倡教化思想,为戏曲发展埋下了伏笔。此外,统治者在法律上颁布一些禁戏政策,提倡“事关风化,劝人为善”的戏曲风教观,以此达到对社会进行敷陈教化目的。在文坛风气上,永乐后台阁体渐兴,歌咏太平,颂美功德的文学作品遍布文坛,对戏曲发展也产生影响。
  第四部分,论开封文化与朱有燉杂剧的创作。周藩驻地开封历史悠久、民间文化繁盛,传统节日习俗丰富多彩,文化素材各式各样,开封亦是深受佛道思想的浸染,宗庙文化异常繁盛,且与开封文人的交游,这些都对朱有燉创作产生影响。
  第五部分,论宫廷文化与朱有燉杂剧的创作。随着明初礼乐制度、演剧制度等的相继建立,作为皇室藩王的朱有燉,宫廷文化对其杂剧创作影响更为直接。
  作为皇室贵族的朱有燉,其杂剧创作具有明显的贵族气质,体现着贵族的等级和尊卑意识,展现着闲适的贵族化生活情趣。这种贵族气质与宫廷文化的融合,也极大影响其杂剧创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