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产业内贸易研究——基于G指数和MIIT指数的实证分析
【6h】

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产业内贸易研究——基于G指数和MIIT指数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文献综述

(二)我国轻工业品产业内贸易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本文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产业内贸易概述及其理论基础

一、产业内贸易的涵义及特点

二、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一)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二)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三)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与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三、产业内贸易的基础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需求相似(重叠需求)理论

(三)规模经济理论

(四)产品差异化理论

第三章 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贸易结构变化分析

一、中国轻工业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

二、中国向新兴市场国家进出口轻工业品的结构变化

(一)中国与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进出口结构变化

(二)中国与美洲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进出口结构变化

(三)中国与非洲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进出口结构变化

(四)中国与中东地区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进出口结构变化

三、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进出口结构的变化对我国轻工业贸易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一、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数据的选取

二、指标选取及结果分析

(一)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

(二)伯格斯特朗德指数(G)

(三)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

三、研究结论分析

第五章 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市场结构

(二)外商直接投资

(三)产品差异化

(四)经济发展水平

(五)市场规模

(六)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的建立

(二)指标的度量

(三)实证分析

第六章 提升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一)推动与新兴市场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二)加大轻工业品产业结构调整

(三)完善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和投资制度

二、企业层面

(一)提升国内轻工业品的技术含量

(二)强化与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的差异化

(三)拓展轻工业品在新兴市场国家的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工业化战略的调整,轻工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轻工业品竞争能力的逐步增强,轻工业品的进出口贸易也开始在我国整体的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轻工业品的贸易主要是在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并且以产业间贸易为主。金融危机后,由于西方国家不断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我国轻工业品在对欧美市场的出口中经常遭受不公正待遇,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为了克服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我国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伙伴,贸易对象国开始由欧美等国转向新兴市场国家,以此来提高应变能力。由于轻工业品无论对于中国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是进出口的主导产品,这就使双方的贸易,不仅限于产业间贸易,更突出的是产业内贸易不断加强,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结构在不断发生着改变。面对贸易格局的变化,如何使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保持合理的贸易结构,并使我国获得更多正当的贸易利益,不仅关系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本文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以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分别从不同洲域或特定区域分析了中国和亚洲、美洲、非洲以及中东地区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产业内贸易的份额变动情况,并运用伯格斯特朗德指数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产业内贸易14年的贸易水平进行了测度,虽然两种指标计算出的结果存在着差异,但结果都显示出中国与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在不断加强,正由产业间贸易转为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导。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继而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市场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产品差异化、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均对产业内贸易有一定影响,同时运用相关数据,选取人均GDP差值、市场规模差异、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国对中国直接投资作为指标变量,通过构建模型,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这些因素均对产业内贸易有显著影响的结论。为了进一步开拓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进出口市场,并优化贸易结构,最后从国家和企业层面提出了一些促进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轻工业品贸易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