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周时期诗歌论略
【6h】

武周时期诗歌论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武周诗坛的创作环境

第一节科举制度之崇重及崇尚文词

一、科举制度之崇重

二、崇尚文词风气的盛行

第二节以“诗赋”取士制度之建立再考

第三节诗会宴游活动频举

小结

第二章武周诗坛创作主体及其诗歌特质

第一节武周诗坛创作个体

第二节诗人群体的产生

一、以“文章”为友——文章四友

二、以“仙道’’为友——方外十友

三、以“学术”为友——珠英学士

第三节武周诗歌的特质

小结

第三章盛唐先声:声律与风骨的演进

第一节声律始备

一、理论上的准备

二、实践中的完善

第二节风骨的重建及实践

一、“风骨”诗美理想的重建

二、“风骨”诗美理想的实践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武周时代,唐诗已经历了百年实践,即将达到盛唐诗国的巅峰。其上承贞观之遗风,下启开元之盛世,实为盛唐诗国的到来提供了充分的准备和强有力的支撑。本文在搜集大量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这一时期的诗歌进行研究,论证出武周时期是作为一个诗歌改革的先锋者逐渐走向盛唐的。全文分三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着重论述武周时期的创作环境。一是以数据统计法考证武周时期进士录取数量,分析科举制度的完善状况,认为该阶段十分崇重科举制,并考析大量文献以证其崇尚文词之风。二是在对比分析前贤观点的基础上,考证“诗赋取士”制度确始于武周时期。三是通过统计此时期诗会宴游活动举办的次数、时间、地点及留存诗作,对武周时期的诗歌创作以五律为主、七律次之的体裁特征进行归纳描述。
  第二章着重分析武周时期的创作主体,阐释其诗歌特质。首先以定量分析法考察武周诗人个体数量,并归纳其人员构成的特征。其次着重考证“文章四友”、“方外十友”及“珠英学士”三大诗人群体的人员构成、存诗数量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再次对武周诗坛创作的政治活动范围进行研究,揭示出其于宫廷中进行创作所形成的颂美特质,并对颂美的缘由、体现进行深入剖析。
  第三章着重论述武周时期诗歌创作的改革之路,从诗歌的语言形式与文学风格分析武周诗坛对盛唐诗风的价值与意义。一方面从诗人所作的声律理论准备出发,并以“文章四友”、“珠英学士”、“沈宋”等为代表,探讨其研磨诗歌美感形式的创作实践,厘清近体律诗得以定型与成熟的过程。另一方面,从“风骨”渊源入手,分别以珠英学士、陈子昂等宫廷内外两大改革阵营为例,探讨其健康激昂的诗美理想如何得以重建,在肯定陈子昂“风骨兴寄”理论的文学史意义的基础上,还要尤其肯定宫廷文人的改革贡献。
  最后为本文附录《唐武周时期诗歌作品编年》。对武周时期诗歌创作的作者、内容、体裁、出处等相关情况进行编年与整理,可以客观呈现武周时期的诗歌概况。同时,这份附录也是笔者全文研究的文本基础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