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与中小企业创新研究
【6h】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与中小企业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3 论文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

2.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1.2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艰苦创业

2.1.3 科技创新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

2.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2.2.1 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

2.2.2 要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体系

2.2.3 要把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

2.3 建设创新型国家

2.3.1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

2.3.2 坚持独立自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2.3.3 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2.4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

2.4.1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应把握“发展是第一要义”

2.4.2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应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3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

2.4.4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应“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实践的作用

2.5.1 为努力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2.5.2 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的改革

2.5.3 壮大了我国科技人才队伍

2.5.4 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寻找突破口

2.5.5 创造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实践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创新实践的现状

3.2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实践中的问题

3.3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实践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四章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为指导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4.1 优化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的内部机制

4.1.1 大力完善制度以激励企业创新

4.1.2 坚持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创新战略

4.1.3 努力提高企业经营者能力

4.1.4 不断加大企业创新的投入力度

4.2 打造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

4.2.1 培育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人力资源环境

4.2.2 建立面向中小企业创新的社会服务环境

4.2.3 形成针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

4.2.4 优化中小企业创新的金融环境

4.2.5 构筑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创新已变为决定企业竞争生存的重要因素。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企业取得比较优势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个已经被经济增长的实践所证明。中小企业是一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研究中小企业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依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大力进行自主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理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思想。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奠定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国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新世纪的总体规划;进入新的世纪,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根据世情、国情的新变化提出了我国创新的新路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对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进步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框架以及本文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研究了与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相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
   第三章指出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第四章从中小企业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其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