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芬兰建筑师莱维斯加和皮罗宁的作品比较研究
【6h】

芬兰建筑师莱维斯加和皮罗宁的作品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芬兰建筑的一条道路(研究背景)

1.2当代芬兰的两位建筑师(研究对象)

1.2.1朱哈·莱维斯加

1.2.2艾萨·皮罗宁

1.2.3比较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方法

1.5中国建筑的道路(研究目的)

1.6论文结构

注释:

第二章设计思想的来源、发展与类比分析

2.1莱维斯加的设计思想来源与发展

2.1.1对阿尔托(1898-1976)的继承

2.1.2比尔迪拉(1923-)的影响

2.1.3极少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影响

2.1.4自我风格的形成

2.2皮罗宁的设计思想来源与发展

2.2.1布鲁姆斯泰特(1906-1979)的影响

2.2.2阿诺·路苏沃里(1925-1992)的影响

2.2.3高技派的影响

2.2.4其他方面的影响

2.2.5皮罗宁的论文及思想

2.3两位建筑师涉及到的流派

2.3.1乡土地域主义

2.3.2批判性地域主义

2.3.3民族浪漫主义

2.4设计思想的对比

2.5小结

注释:

第三章设计手法的比较研究

3.1设计过程

3.1.1崇尚草图

3.1.2团队工作方式

3.2处理手法比较研究

3.2.1对待环境的态度

3.2.2重视空间的塑造

3.2.3立面造型的处理——生成、叠加与对比

3.2.4材料与色彩的处理

3.2.5光线的运用

3.2.6有关旧建筑的改造

3.3小结

注释:

第四章作品比较分析

4.1作品的选择与分析的方法

4.1.1研究作品的选择

4.1.2分析方法

4.2作品时间段的划分

4.3作品比较分析

4.3.1早期作品(1980年以前)

4.3.2中期作品(1981-1990)

4.3.3近期作品(1990年以来)

4.4小结

注释:

第五章结语:如何创造兼具地域性与时代感的建筑

5.1芬兰建筑与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

5.1.1普遍适应性与民族情感性的区别

5.1.2共性与个性的区别

5.1.3表层意识性与潜意识性的区别

5.1.4未来性与历史性的区别

5.1.5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区别

5.1.6结构性与形式性的区别

5.1.7专制性与相对性的区别

5.2芬兰建筑对现代建筑思潮的接纳

5.2.1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接纳

5.2.2对于注重功能的思想的接纳

5.2.3对于建筑教育应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的接纳

5.3芬兰的地域性建筑

5.4建筑时代感的体现

5.5两位芬兰建筑师的解决之道

5.6两位建筑师给我国建筑界的启示

5.7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芬兰地区自阿尔法·阿尔托以来,产生了大批优秀的建筑师。朱哈·莱维斯加和埃萨·皮罗宁就是当代较有代表性的两位。前者被认为是正统的继承并发展了阿尔托设计思想的建筑师,而后者则是芬兰具有理性主义倾向的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之一。 芬兰作为一个北欧小国而能在世界建筑界长期占有领先的地位,并产生出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这一现象是值得思考的。建筑师的建筑观、建筑设计界的整体氛围都是导致芬兰建筑能够卓尔不凡的影响因素。而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的,因此本文选择这两位芬兰建筑师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从设计思想的来源、设计手法、作品比较等三个方面对两位建筑师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两位建筑师师承了不同的前辈大师,继承了不同的流派思想,因此在建筑设计手法与作品的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莱维斯加注重民族情感的表达与建筑内外部空间气氛的营造,而皮罗宁则重视设计手法的逻辑性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但同时两人都对芬兰传统的审美观念有较为深入地了解,对芬兰建筑的传统抱有较为高涨的热情:都关心世界建筑的发展潮流并热衷于将之与芬兰本土文化相结合。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两位建筑师的成功是对传统的继承,对世界潮流的接纳吸收,及长期理论研究三者结合的结果,而芬兰建筑能够获得广泛认可也正是基于这种结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