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模式识别的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及应用
【6h】

基于模式识别的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的意义和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与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创新点

2 地震多属性模式分类算法

2.1 模式识别综述

2.2 K均值算法

2.3 Fisher判别方法

2.4 Bayesian统计学聚类方法

2.5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2.6 各类算法优缺点

2.7 本章小结

3 地震数值模拟

3.1 煤层地震响应特征

3.2 断层地震响应

3.3 岩浆岩侵入煤层的地震响应

3.4 陷落柱地震响应

3.5 本章小结

4 地震多属性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4.1 基础地质资料整理、分析

4.2 常规解释

4.2.1 反射波地质层位的标定

4.2.2 波组对比与层位追踪

4.3 地震资料属性分析

4.3.1 地震属性提取方法

4.3.2 地震属性分析原则

4.3.3 地震属性的优选方法

4.3.4 基于“分水岭”算法的边缘检测技术

4.4 本章小结

5 地震多属性模式识别的工程应用

5.1 断层解释

5.1.1 地质层位标定

5.1.2 层间地震属性分析

5.1.3 多地震层属性模式识别效果

5.2 岩浆岩侵入范围解释

5.2.1 岩浆岩侵入体的地震响应特征

5.2.2 地震属性模式分析

5.2.3 多地震层段属性模式识别

5.3 陷落柱解释

5.3.1 工区概况

5.3.2 多属性提取与优选

5.3.3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模式识别成果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煤矿综采机械化水平和改扩建要求的提高,煤矿企业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中资料解释精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高效地从地震数据中识别规模较小地质构造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调研国内外模式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模糊模式识别算法、统计模式识别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算法的优缺点,选择了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围绕含破碎带小断层、岩浆岩与煤层或天然焦不同组合结构区段和隐伏陷落柱等灾害地质体,开展了相应的地震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了地震属性与原始资料的对比效果,得到一些有助于地震多属性模式识别细微地质构造的结论;结合煤田地震资料解释目标和自组织神经网络算法特点形成了用于识别细微地质构造的地震多属性模式识别解释流程,讨论了地震属性的提取方法、优化技术及影响因素等;采用了短时傅里叶和连续小波变换对实际地震偏移剖面进行了转化,分析了这两种变换的应用效果和特点,在优势频段突显出细微地质构造边缘轮廓细节;采用基于“分水岭”算法的边缘检测技术获取了细微地质构造的边缘轮廓,进一步提高了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
  以淮北NS地区和山西JCZ地区井田地震资料为例,针对不同地质异常体,根据不同方式提取多种属性后,采用地震多属性模式识别解释流程进行地震资料解释,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