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天津市双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工程研究
【6h】

天津市双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工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十二五”规划目标

1.2 垃圾渗沥液的来源和水质特性

1.3 影响垃圾渗沥液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及产生量的计算方法

1.4 国内外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方式

第二章 渗沥液处理工艺

2.1 土地法

2.2 物化法

2.3 生物法

2.4 膜技术

第三章 双口填埋场渗沥液深度处理工程的方案选择

3.1 项目背景

3.2深度处理方案

第四章 工程设计

4.1 工程规模及设计要求

4.2 预处理系统

4.3 生化系统

4.4 超滤系统

4.5 NF系统

4.6 RO系统

第五章 工程调试运行

5.1工艺调试

5.2污泥培养及生化系统启动运行

5.3 膜系统的启动运行

5.4 水质检验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呈现递增趋势。垃圾渗沥液作为垃圾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不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势必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而潜在的污染。
  天津市双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近十三年,垃圾渗滤液属于中期渗沥液,其中易生物降解成分呈降低趋势,但结构稳定的有机化合物比例增高。原有“厌氧+好氧”相结合的渗滤液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环保部颁布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出水指标。同时,双口填埋场渗沥液问题在2005年天津市创建国家模范卫生城市的检查中也被列入遗留问题之一。因此为满足我市创模复查和国家新标准的要求,必须对双口填埋场原渗沥液处理工艺进行升级改造。
  新工艺的设计思路从提高原水的生化性和脱氮需要的可生化性碳源入手,提出了两级生化的概念。原水首先进入水解池进行水解酸化,提高水质可生化性,然后进入A/O脱氮系统,由于微生物种群差异和回流的局限性,为了稳定出水总氮的要求,A/O出水再进入到二级A/O池中进行脱氮,硝化液通过固液分离膜MBR系统进行固液分离。经过超滤系统的进一步过滤分离,水中大部分的颗粒和胶体有机物被截留,出水通过NF和RO,最终实现达标排放。
  经过三个月的调试运行,渗沥液经过“水解酸化+A/O/S+A/O+MBR+NF+RO”的工艺出水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排放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