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漪园赅春园的园林创作与园林文化
【6h】

清漪园赅春园的园林创作与园林文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课题研究缘起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已有研究回顾

1.4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5课题研究方法

第二章 赅春园园林空间分析与复原研究

2.1 赅春园概况

2.2 赅春园园林空间分析

2.3 赅春园现状调査与复原研究36

第三章 赅春园创作意向分析

3.1 写仿金陵永济寺

3.2写仿镇江金焦二美

第四章 赅春园中的园林活动

4.1赅春园中的茶事活动

4.2赅春园中的抚琴活动

4.3 赅春园中的参禅活动

4.4 赅春园中的其他园林活动

第五章 赅春园中的园林文化

5.1 赅春园中的儒家文化

5.2 赅春园中的禅学文化

5.3赅春园中的道家文化

第六章 结 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赅春园位于颐和园(前身清漪园)后山御路西段,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焚毁,后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未能重修,现仅存遗址。赅春园由清可轩和味闲斋两组院落组成,依山而建,环境幽邃,是一座宗教氛围浓厚的文人园。乾隆皇帝对其十分喜爱,“来必憩斯轩”,共留下98首御制诗文来歌咏此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园林设计方面赅春园选址于万寿山山阴处,依岩构轩,蜿蜒曲折,自成天然之趣,为一山地园佳作,体现了乾隆皇帝的园林审美境界。在创作意向方面,赅春园写仿金陵永济寺与镇江金焦二山,全面的反映了乾隆皇帝的造园思想与皇家园林园中园的写仿设计方法。在园林文化方面,赅春园中曾进行过丰富多样的园林活动,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赅春园本身在院落格局、单体建筑、植物品类以及点景题名等方面均体现了儒道释等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
  本文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赅春园进行综合研究。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遗址空间信息的采集以及样式雷图档等相关档案文献的记载,深入分析赅春园的园林艺术与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复原研究。通过对写仿原型金陵永济寺与镇江金山、焦山进行考证,深挖其历史沿革并复原其平面格局,结合比较分析法,发现赅春园不仅在建筑单体方面以留云阁写仿永济寺观音阁,而是在整体院落格局与园林意境方面对金陵永济寺进行全面的写仿,重新探析了赅春园的具体写仿内容与写仿手法。通过乾隆皇帝御制诗、《陈设册》以及相关档案的记载,对赅春园中的园林活动进行考证,并深挖其背后的文化驱动力,系统分析了赅春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在推动乾隆时期园林艺术、设计方法与文化内涵的研究以及深化颐和园整体价值认知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