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物”的三副面孔——器物理论与文学批评
【6h】

“物”的三副面孔——器物理论与文学批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马克思的罪恶之“物”

第一节 商品拜物教

1.1.1 当商品成为一种宗教

1.1.2 当商品成为一个秘密

1.1.3 当人成为一种“商品”

1.1.4 货币拜物教

1.1.5 “商品拜物教”的现实批判意义

第二节 “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发展

1.2.1 卢卡奇的“物化”

1.2.2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

1.2.3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

第二章 桑巴特的物欲狂喜

第一节 奢侈与资本主义

2.1.1 马克思论资本主义起源

2.1.2 韦伯论资本主义起源

2.1.3 桑巴特论资本主义起源

2.1.4 三种资本主义起源说相比较

第二节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第三章 波德里亚的迷醉之物

第一节 符号学与文化研究

第二节 符号消费

3.2.1 无止境的欲求

3.2.2 物的符号化

3.2.3 社会认同的取得

第三节 “符号丛林”中的尝试性突围

第四章 意识形态理论视野中的文学器物批评

第一节 从文化研究回到文学批评

第二节 以《哦,香雪》为例

4.2.1 神奇的“自动铅笔盒”

4.2.2 铅笔盒的符号化解读

4.2.3 铅笔盒的社会化解读

4.2.4 铅笔盒对于《哦,香雪》文本解读的意义

第三节 消费社会催生文学的器物批评

第四节 文学未尝不是一种商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以来的一系列器物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梳理出一条简单但清晰的器物批评线索。借此探讨如何将文化研究中的器物批评理论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要充分利用器物研究的各项成果,检索文本中的器物形象系统的文化意义,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论批评的学术增长点。进而提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