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酶法拆分制备D-丝氨酸以及近红外在线监控酶法转化制备γ-氨基丁酸
【6h】

酶法拆分制备D-丝氨酸以及近红外在线监控酶法转化制备γ-氨基丁酸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氨基酸研发近况

1.1.1 氨基酸的定义

1.1.2 氨基酸的功能

1.1.3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

1.1.4 氨基酸的检测方法

1.1.5 我国氨基酸生产的趋势

第二节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1.2.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

1.2.2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范围

1.2.3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操作流程

第三节 D-丝氨酸/γ氨基丁酸产品介绍

1.3.1 D-丝氨酸的生理功能及生产方法

1.3.2 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及生产方法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大肠杆菌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的克隆表达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第二节 实验方法

2.2.1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的克隆与表达

2.2.2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的活力测定

2.2.3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转化制备L-丝氨酸

第三节 实验结果

2.3.1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2.3.2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蛋白活力测定结果分析

2.3.3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转化制备L-丝氨酸结果分析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色氨酸酶酶法转化制备D-丝氨酸与L-色氨酸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第二节 实验方法

3.2.1 DL-丝氨酸与L-色氨酸含量测定方法

3.2.2 色氨酸酶酶促反应响应面设计及酶促反应方法

3.2.3 D-丝氨酸与L-色氨酸分离方法及产品检验

第三节 实验结果

3.3.1 色氨酸酶酶促反应响应面结果

3.3.3 DL-丝氨酸与L-色氨酸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3.3.4 D-丝氨酸质量检测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近红外在线监控谷氨酸脱羧酶转化制备γ-氨基丁酸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第二节 实验方法

4.2.1 谷氨酸脱羧酶酶活测定方法

4.2.2 谷氨酸脱羧酶酶法转化制备γ-氨基丁酸过程监测体系

4.2.3 在线膜过滤装置设计

4.2.4 L-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定量测定方法

4.2.5 近红外光谱采集

4.2.6 校正集与检测集

4.2.7 光谱数据预处理

4.2.8 波段选择方法

4.2.9 谷氨酸脱羧酶酶促反应响应面设计

4.2.10 γ-氨基丁酸分离方法及质量检测

第三节 实验结果

4.3.1 L-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4.3.2 近红外模型的建立与选择结果分析

4.3.3 谷氨酸脱羧酶促反应响应面结果及模型验证

4.3.4 γ-氨基丁酸产品质量检测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学术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20世纪初期人类发现了味精,并开始使用发酵法大规模地生产各种常见氨基酸,到了21世纪氨基酸产业经历了100年的发展,由于高能耗以及行业间的价格打压,氨基酸产业慢慢地被少数几家大公司所垄断。然而小品种氨基酸包括各类D型氨基酸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生化功能,已经被制成多种类型的保健品,开始被人们慢慢地接受,逐渐受到重视。小品种氨基酸刚刚起步,由于无法使用传统发酵大规模生产,因此生产工艺尚待开发。
  论文采用最新的基因工程技术,制得高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活力的菌体细胞,为L-丝氨酸的合成提供上游技术支持。使用实验室之前克隆表达的色氨酸酶,为下游同时生产D-丝氨酸及L-色氨酸提供了绿色的合成思路。沿用实验室之前克隆表达的高活力谷氨酸脱羧酶,为γ-氨基丁酸的中试生产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同时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γ-氨基丁酸的酶促转化制备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控,为小品种氨基酸的酶法转化清洁生产以及在线监控奠定了基础。
  本论文首先以E.coli BL21(DE3)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基因。构建重组载体pET-21 a(+)-SHMT,在基因水平、蛋白水平和酶活力测试中,同时证明了该酶的成功表达,克隆表达出来的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活力是正常E.coli BL21(DE3)菌株活力的10倍。
  在使用色氨酸酶催化D,L-丝氨酸和吲哚制备L-色氨酸和D-丝氨酸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酶法合成的最优条件:色氨酸酶质量浓度为6g/L,D,L-丝氨酸质量浓度30 g/L,吲哚60 g/L,反应温度45℃,反应pH8.0,反应时间18 h,经过两次转化,产物L-色氨酸的总转化率可达95.4%。D-丝氨酸的,比旋光度-15.3°(C=10,2N HCl)同标准品D-丝氨酸一致,化学纯度为99.4%,提取分离的总回收率为66.6%。
  对以L-谷氨酸为底物利用谷氨酸脱羧酶酶法制备γ-氨基丁酸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酶法合成的最优条件:高产谷氨酸脱羧酶细胞液以2.48 g/(L·h)的速度流加4.33h,终酶量达到10.7 g/L,反应在5h即可完成。同时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时监控反应过程,为了克服不溶性底物以及混悬菌体细胞液的干扰,设计了19μm和0.2μm的串联过滤膜系统,得到了澄清液体的近红外模型,L-谷氨酸浓度范围在3.54 g/L-41.91g/L波动条件下的预测精度(RMSEP)为1.58 g/L,γ-氨基丁酸在7.05 g/L-125.52 g/L的波动条件下预测精度(RMSEP)为3.07 g/L。最后对10L反应体系下的转化液进行分离提取,产品总收率70%,而且产品质量符合日本味之素企业标准AJI9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