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结构分析及转化载体构建
【6h】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结构分析及转化载体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国内外转基因大豆研究现状

1.1.1 转基因作物的生产状况

1.1.2 转基因大豆国外研究现状

1.1.3 转基因大豆国内研究现状

1.2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作用机制

1.2.1 草甘膦的作用机理

1.2.2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除草机理

1.2.3 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1.3 外源基因的检测方法

1.3.1 检测外源基因的方法

1.3.2 检测外源蛋白的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与质粒

2.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 方法

2.2.1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分子特征和检测技术的验证

2.2.2 构建新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载体

2.2.3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杂交后代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分子特征和检测技术的验证

3.1.1 农业部检测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标准引物的检测结果

3.1.2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杂交后代的PCR筛选结果

3.2 检测技术的应用

3.2.1 利用实验室设计的引物对疑似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检测结果

3.2.2 构建新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载体

3.3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杂交后代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分析结果

讨论与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已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休戚相关,相应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PCR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技术,是检测转基因作物的必要手段,在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的稳定性研究中已有较多应用。对大豆而言,抗草甘膦品种在转基因大豆中占有主导作用,而关于其杂交后代外源基因稳定性的研究尚待深入。
   本研究完善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的PCR检测评价系统,并且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分子育种实验室所培育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新品系,进行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分析,对转基因大豆的安全评价和检测体系的改进以及分子育种工作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1)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的PCR检测技术进行了可靠性验证,证明可利用PCR技术一次性判断是否为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今后的转基因作物的检测技术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2)利用该检测手段对黑龙江省疑似转基因大豆进行实例分析,证明待测大豆均不是转基因品种,对抗线虫大豆品种的正常收购、东北地区抗虫大豆品种的快速推广、农民利益的切实保障具有一定意义;
   (3)构建新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载体,为培育新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品种创造了条件;
   (4)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杂交后代品系进行遗传稳定性和测序分析,证实这些杂交后代整合位点未发生变化,具有稳定遗传的特性,对今后提高育种效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