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近等基因系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效果及化感作用研究
【6h】

小麦近等基因系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效果及化感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1.1 我国小麦条锈病病害的发生地区

1.1.2 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区域

1.2 利用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

1.2.1 遗传多样性的产生及发展

1.2.2 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的优势

1.2.3 混播群体对病害流行的影响及抗病机理

1.2.4 病原菌在混播群体中的动态变化研究

1.2.5 品种混播增产和稳产作用研究

1.2.6 病原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方法

1.3 近等基因系建立及应用

1.4 小麦的化感作用研究

1.4.1 化感作用

1.4.2 小麦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

1.4.3 小麦化感物质的种类

1.4.4 小麦化感作用的遗传研究

1.4.5 小麦化感作用对病虫害的影响

1.4.6 小麦残体对杂草的作用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感病基因混播群体的病害流行及发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小麦品种

2.1.2 试验地基本概况及田间试验设计

2.1.3 调查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盛发期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作用

2.2.2 混播后条锈病的病情曲线下面积(AUDPC)

2.2.3 近等基因系混播中条锈病的发展情况

3 抗感混播群体对条锈病的影响和控制效果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和田间实验设置

3.1.2 调查方法

3.1.3 小区测产

3.2 数据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小麦不同品种组合对条锈病发生情况

3.3.2 小麦近等基因系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3.3.3 地下生物量的测定

3.3.4 不同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

4 抗感混播群体中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供试化学试剂和仪器

4.1.3 小麦条锈菌基因组DNA提取与检测

4.1.4 小麦条锈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2 统计分析

4.3 单播与混播群体中条锈菌在不同时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5 小麦品种混播后化感作用初探

5.1 试验材料和方法

5.1.1 供试小麦品种和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

5.1.2 混播处理

5.1.3 植物叶片处理

5.1.4 琼脂浓度确定

5.1.5 条锈菌孢子的培养与观察

5.2 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小麦叶片对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2萌发的影响

5.3.2 叶片浸提液对夏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5.2.3 不同叶片浸提液不同时间芽管萌发长度比较

6 结论与讨论

6.1 讨论

6.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小麦条锈病作为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影响着小麦的生产和发展,利用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控制小麦条锈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利用近等基因系品种研究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作用和化感作用。
  1.利用近等基因系三个感病品系进行混播试验,通过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Avocet S*6/Yr1、Avocet S*6/Yr6、Avocet S*6/Yr9单播与混播,研究不同基因组合对条锈病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两个或三个近等基因系混种后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组合(Avocet S*6/Yr6+Avocet S*6/Yr9)、(Avocet S*6/Yr1+Avocet S*6/Yr6+Avocet S*6/Yr9)可显著降低条锈病的病情指数和病情曲线下面积(AUDPC)。
  2.利用近等基因系Avocet S*6/Yr7、Avocet S*6/Yr18、Avocet S*6/Yr26对条锈病的不同抗性分析混播与单播后的病情控制效果,结果说明两个品种混播并不能稳定控制条锈病的发生,灌浆期间3个品种混播可显著降低条锈病的发生。从扬花到灌浆期间3个近等系混播的REM值(相对防效)<1,也说明3个品种的混播可减少条锈病的发生。千粒重数据显示3个品种混播极显著高于单个品种的千粒重(P<0.01)。
  3.通过对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的病原菌不同时期的条锈菌的SSR分析,发现混播群体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与单播相比并无太大差别,不管是两个近等基因混播基因系还是三个近等基因混播,只有三个近等基因系混播后的条锈菌多样性有所增加,不同的时间比较并没有差异。这也说明近等基因系混播后对条锈病的遗传多样性影响并不明显。
  4.对Avocet S*6/Yr1、Avocet S*6/Yr6、Avocet S*6/Yr9三个近等基因系混播后的化感效应做一初步探索,发现混播组合的叶片浸提液对条锈菌的夏孢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不同生理小种的萌发率不相同。CYR32、CM42的萌发率在单播和混播中差异并不显著。其中CYR29的萌发率在各组合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组合(Avocet S*6/Yr1+Avocet S*6/Yr9)、(Avocet S*6/Yr6+Avocet S*6/Yr9)显著低于组合Avocet S*6/Yr9,组合(Avocet S*6/Yr1+Avocet S*6/Yr6+Avocet S*6/Yr9)低于单播处理Avocet S*6/Yr6、Avocet S*6/Yr9和两个近等系混播组合。CYR32的萌发率在各组合中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组合(Avocet S*6/Yr1+Avocet S*6/Yr6+Avocet S*6/Yr9)显著低于任一单播和混播组合。其萌发率仅为26.68%,而其余各组合萌发率均超过50%。通过不同的时间对比,不同的处理芽管的长度差异也并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