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西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意义
【6h】

川西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伟晶岩类型划分

1.2.2 伟晶岩成因

1.2.3 控矿构造

1.2.4 伟晶岩的分带性及成矿规律

1.3 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项目依托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层

2.2 矿区构造

2.3 岩浆岩

2.3.1 花岗岩

2.3.2 伟晶岩

2.4 矿区变质作用

3 X03号脉矿床特征

3.1 矿床地质特征

3.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2.1 主量元素特征分析

3.2.2 稀土元素特征分析

3.3 稀有金属富集规律及赋存状态

3.3.1 各主要矿物成分特征分析

3.3.2 不同类型矿石中稀有元素分布特征

3.3.3 脉体中稀有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3.3.4 元素相关性分析

3.4 蚀变围岩(晕)特征分析

4 NO.528号脉矿床特征

4.1 矿床地质特征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1 主量元素特征分析

4.2.2 稀土元素特征分析

4.3 稀有金属富集规律及赋存状态

4.3.1 脉体中各主要矿物成份特征分析

4.3.2 脉体中稀有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4.4 蚀变围岩特征

5 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找矿标志及远景分析

5.1 找矿标志

5.2 找矿远景分析

结 论

参考论文

致 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川西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稀有金属矿区,同时也是最大的固体锂矿区,具有Be-Li-Nb、Ta成矿系列。本文通过对新发现的X03号超大型锂辉石伟晶岩矿床以及NO.528号铌钽伟晶岩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稀有金属赋存状态与富集规律、围岩蚀变特征以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研究,为指导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获得的主要认识有: 1、X03号锂辉石伟晶岩脉和NO.528号铌钽型伟晶岩脉分别位于Ⅳ、Ⅴ型伟晶岩带中,其不同类型伟晶岩脉体在空间上严格受控于二云母花岗岩。X03号脉受成穹后期张性裂隙控制,由多期次(三期)脉动式充填交代形成,矿体分带性差。NO.528号脉则受同构造作用(右旋张扭性裂隙)控制,矿体分带性好。 2、X03及NO.528号脉体均属分异程度高的低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含量均低,平均值分别为12.43、5.74,轻重稀土的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X03号Li矿脉中δEu显示为弱的负铕异常,NO.528号矿体中富Nb、Ta部分地段显示弱的正铕异常,X03号脉及NO.528号脉δCe则大部分均具弱-中等负铈异常。 3、X03及NO.528号脉,Li主要赋存于锂辉石中,其次为铁锂云母,然后为Li-多硅白云母、白云母,其它矿物中Li含量较少;Nb、Ta主要集中于铌钽矿物中,其中X03号脉体中主要为铌锰矿,NO.528号脉体中主要为钽锰矿,铌钽其次主要赋存在锡石及白云母中,且NO.528号不同结构带中白云母中Ta含量有由矿体外至内增高的趋势,Nb含量则相反,其它稀有元素含量均较少,仅可作为伴生矿物综合利用。 4、X03号脉中不同类型伟晶岩中稀有金属未表现有随世代早晚有增减的趋势,整体呈震荡变化。从矿体空间上看:沿矿体走向上,Li、W、Sn含量在矿体北段相对于南段较富集,Nb、Ta、Rb则相反,Be、Cs含量较均匀。沿矿体倾向上,仅矿体北段Li沿矿体倾向上有增高的趋势。沿矿体厚度方向上,仅Li在2号勘探线中,有呈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 NO.528号脉体中,Nb、Ta含量由外带细晶岩至内带伟晶岩急剧增高,且矿体下盘中Nb、Ta含量大多高于上盘。矿体内仅内带部分达到工业边界品位,矿体整体较贫。 5、X03及NO.528号脉近脉围岩均有电气石化角岩带和堇青石化带,且蚀变带宽度、蚀变矿物含量均与脉体的规模、产状、距脉远近等有一定的联系。岩石化学分析表明,围岩中Li、Rb、Cs、B、F等元素大致有距脉愈远,含量愈低的特点,但各晕带的强度不一,Li晕最强,其它晕带均较弱。 6、通过对甲基卡典型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的研究,系统总结了成矿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标志。基于此,划分出了两个稀有金属找矿远景区,即甲基卡矿区外围东部及东北部和甲基卡外围北部德哲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