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平原史前地域性艺术精神与图形研究
【6h】

成都平原史前地域性艺术精神与图形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

论文框架图

第1章绪论

第2章成都平原史前装饰图形的精神性格

第3章成都平原史前地域性装饰图形的审美与造型特征

第4章成都平原史前主要地域性图形分类

第5章成都平原史前地域性图形和精神的传承与衍变

第6章创造有成都平原传统地域性特点的现代装饰符号

结束语

致谢

参考资料

附:在校期间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力图通过对成都平原史前地域性艺术和群体文化的分析,找出成都平原艺术精神和装饰图形的特点,从而能唤起人们对成都平原母体艺术文化精神的再认识。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交通、信息的发展,信息交流速度得到空前提高,经济模式的表面同一倾向给世界人民造成艺术文化的同一感。全球化的错误认识、地球的空间距离感的不断缩小、强势艺术的大力的扩展给一些地方传统艺术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不同地域艺术系统的形成是与不同空间地域特征、民族信仰和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的,而不同地域的这些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她又形成特定的思维方式和特定的生活观念,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艺术精神和风格。所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特定的地域的产物。 在城市艺术文化的打造过程中对发达城市模仿性和相似性还是各内地城市主要缺点。各地在地理、气候、历史沿革、民族精神、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就会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模仿就不会塑造出本地的特色民族艺术文化和自然风貌。而且现在的城市艺术文化的构建还仅仅立足于城市表面环境的塑造上,作为一个城市艺术文化的根本还是在民族大众的基础之上,即老百姓根深蒂固的民俗精神和基于现实环境的生活状态上。政府的“打造”如果符合本地的精神特征和艺术传承轨迹,确实是对构建特色地域艺术文化和城市精神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要不就会适得其反。 成都平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蜀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是与中原古代文明既有明显区别又相互影响的艺术文化形态,以成都平原为主体的古蜀艺术是中华民族总体艺术的一支地域性特色明显的艺术形态。首先是轰动世界的三星堆古蜀艺术的发现,出土的文物群以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造型艺术魅力使人们真实地看到了商周时期古蜀文明的灿烂和辉煌。其次是金沙等六座史前古城址的发现,透露了成都平原上早期艺术形态的曙光。其后又有了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和十二桥遗址的惊人发现,充分展现了三星堆之后古蜀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特点。这些考古发现不仅使我们对成都平原古蜀艺术有了真实深切的了解,而且产生了举世瞩目的影响,在多源一统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中写下了神奇的一页,也在人类文明史和世界美术史上谱写了重要篇章。 殷商时期,成都平原在青铜铸造、玉石器制作、金器加工等方面都独具一格,说明这是以古蜀族为主体经过长期创建形成的一种地域性本土艺术文化。同时又可看出,在地域特色艺术中融入了一些外来文化影响,应是古蜀族与周边区域有着长期文化交流的结果。 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蜀”艺术文化,是一个以传统文化为本位的创新过程。我们应该基于对传统文化生命力的自信,面对外来文化冲击,立足于成都平原的母体艺术文化,逐步消化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文化。传承传统而不被动地死守传统,而且通过关注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艺术文化的结合走出一条备具成都平原特色的现代艺术道路,为成都平原传统艺术文化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和展示平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