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ERS-2/ENVISAT交叉干涉建模提取DEM及精度评定——以阿拉斯加地区为例
【6h】

基于ERS-2/ENVISAT交叉干涉建模提取DEM及精度评定——以阿拉斯加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InSAR)是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现的一门新兴微波遥感技术,并在随后的研究和应用中得到迅速发展,成功地应用于地形测绘、地表形变及灾害监测等领域,并成为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产品的重要手段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期,随着欧空局(ESA)ENVISAT卫星的发射成功,可获取的星载影像数量得到增加,为InSAR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InSAR技术的局限性也成为雷达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本文首先对雷达系统(包括RAR和SAR)和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InSAR数据处理的流程给出了详细的分析,且进一步分析了干涉几何参数对地形测量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干涉相位的几个主要的分量以及利用星载InSAR生成DEM的技术局限性,主要包括:时间失相干(地表变化所致)、空间失相干(空间基线过长所致)、大气延迟等负面影响,这使得利用InSAR技术难以获取高精度DEM。
  合成孔径雷达交叉干涉测量(CInSAR)技术可以弥补InSAR技术中存在的缺陷。CInSAR中由于影像频率间存在微小差异从而克服了基线限制这一约束条件,可同时满足干涉生成DEM中长空间基线和短时间基线的干涉条件。本文对CInSAR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着重分析了CInSAR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不同平台SAR影像的配准。针对常规配准方法在长基线或地形起伏剧烈地区影像对配准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外部DEM进行辅助配准的多级配准方法及其技术方案,解决了CInSAR影像对配准的问题。
  本文选取阿拉斯加极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并以C波段ERS-2和ENVISAT于2008年1月25日获取的两幅影像为实验数据。文中首先基于两种数据的成像参数分析了交叉干涉的可行性,然后进行影像配准及交叉干涉DEM提取研究。最后对ERS-ENVISATDEM进行精度分析,将其与外部NED DEM数据进行比较,并基于二者的差异进行了CInSAR轨道误差建模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