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风险技术公众态度形成中的社会心理因素——以转基因水稻为例
【6h】

风险技术公众态度形成中的社会心理因素——以转基因水稻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转基因技术概况及其潜在利弊

1.2.2 公众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思路、目标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1.4.1 研究视角新颖

1.4.2 研究方法新颖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2.1 相关概念

2.1.1 科技风险与风险科技

2.1.2 社会心理因素

2.1.3 价值观

2.1.4 感知风险与感知收益

2.1.5 公众态度

2.2 理论基础

2.2.1 理性行为理论(TRA)

2.2.2 计划行为理论(TPB)

2.2.3 技术接受模型(TAM)

2.2.4 信念价值规范理论(VBN)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变量设计

3.2 模型设计

3.3 方法设计

3.4 问卷设计

3.4.1 价值观

3.4.2 感知风险与感知收益

3.4.3 公众对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态度

3.5 研究假设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4.2 描述性统计

4.3 相关性分析

4.4 群体间差异比较

4.4.1 不同性别群体间差异比较

4.4.2 不同专业类型群体间差异比较

4.4.3 不同生活环境群体间差异比较

4.4.4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群体间差异比较

4.5 模型检验:结构方程模型

4.5.1 检验过程分析

4.5.2 检验结果分析

4.6 研究小结

第5章 管理启示及建议

5.1 科学不确定性视角下中立立场与谨慎态度的树立

5.2 信息非对称性下社会情绪的调适:极端主义的遏制

5.3 公众知情权的保障:转基因知识的宣传普及

5.4 科技发展与社会互动:政府的谨慎预防、科学决策与规范监管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转基因技术关乎公众的切身利益,公众既是转基因技术的潜在收益者,也是转基因风险的潜在承担人,这种主体性决定了公众态度的重要性。本研究以态度形成路径为逻辑起点,借鉴价值信念规范模型,将价值观划分为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和生态主义三类,并引入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价值观-感知-态度这一转基因公众态度的社会心理模型,通过研读已有文献和资料,编制了价值观-感知-态度的测量量表,并采用随机抽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价值观-感知-公众态度形成路径的原理和真实性。
  研究发现,价值观能够稳定的作用于公众态度的形成,作为“经济人”的利己主义者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降低产品价格等)的考量,倾向于支持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而作为“社会人”的利他主义者和生态主义者出于他人/社会利益(后代健康等)和环境效益(生态保护等)最大化的考虑,对转基因水稻的推广和发展持保守和谨慎态度。模型中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的中介效应显著,利己主义者感知收益水平较高,从而对转基因水稻的接受程度也较高;利他主义者和生态主义感知风险水平较高,对转基因水稻的态度也较为谨慎。
  综上所述,转基因论争的根源在于其不确定性,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潜在风险性,不同价值观主体面对其不确定性的不同态度,构成了这场转基因争论的基本内容。因此,在转基因发展过程中,为保证风险沟通的顺畅,各社会主体应确立科学不确定性视角下中立立场与谨慎态度,遏制信息非对称性下极端主义情绪,保障公众知情权科普转基因知识,注重科技发展与社会互动,政府还应做到谨慎预防、科学决策与规范监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